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消费体验 > 正文

字号:  

理财产品收益率暗藏水分 投资者提醒:找规律

  • 发布时间:2014-09-01 08:0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孟凡霞  责任编辑:时习

  理财产品已成为百姓打理钱袋子的主要方式。如今“宝宝”产品收益率每况愈下,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再度成为众多投资者的心头好。目前,3个月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可以达到5%以上。但大多数投资者不知道的是,这5%的预期收益率中也含有不少水分。

  细心的投资者都能发现,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有一个募集期,募集时间各不相同,多数都在3-7天。如果有个别预期收益率较高的产品发售,基本在募集的第一天就已经售罄,投资者只有赶早抢。而在银行方面,对于那些在募集第一天就被抢购一空的理财产品,募集期是不会提前终止的。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募集期的第一天抢购到银行理财产品,其活期账户资金被冻结,此时这笔资金只能躺在活期账户中“享受”活期利息,直到理财产品募集期结束,才正式开始按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计算收益。换句话说,投资者的资金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初就已经“被损失”了26天的收益。

  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从产品到期日到理财资金到账日之间,一般会有几个工作日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每个银行都不一样,多数都在2-3个工作日。投资者的理财资金在这段时间,既没有理财收益也没有活期利息。换句话说,投资者的资金在理财产品兑付这一个环节损失了2-3天的收益。

  这么看来,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时总计损失了4-9天的收益。例如投资者购买A款理财产品,募集期为5天,投资期为62天,产品到期后2个工作日理财资金到账,预期收益率5.5%,投资金额5万元。到期共计获利469.52元,其中包括5天的活期利息2.4元,62天的理财收益率467.12元。但如果用这个收益反推年化收益率(时间包含产品募集期和兑付期),得到的该理财产品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为4.97%,远低于该款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5.5%。

  要想规避理财空档期,关键是要找出一些规律,通常银行在年初、月末、季末、年末的理财产品发行频率及预期收益会有所增加。对于那些并不抢手、额度充裕的理财产品,理论上而言,赶在募集期最后一天购买最划算。但对抢手型产品或是银行网站上销售的产品,有可能会在募集期首日短时间内就被抢空,银行也无法预留额度,等到募集期末再出手有可能会错失投资机会。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