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消费体验 > 正文

字号:  

微信养生帖多为营销手段 需看来源是否权威

  • 发布时间:2014-08-19 15:57:00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谢凌宇

  “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这个有问题,那个也有问题。我究竟吃不吃?”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们的微信朋友圈,被名目繁多的养生帖攻占了。“生病要吃对水果”“人体排毒周期”、“一天要喝几杯水”……半年前,48岁的刘晓萍迷上了这些养生帖,她基本上是有帖必看,看完必收藏,甚至还有一个养生笔记本。时间一久,刘晓萍渐渐发现,自己的生活也快被这些养生帖攻占了,“这也不能吃, 那也不能吃,这个有问题,那个也有问题。”

  跟着养生帖生活

  昨天,刘晓萍来大坪医院心理门诊复诊,在候诊区,她不停地刷着微信。但刘晓萍强调,她现在只看朋友们更新的最新状态,再也不看微信上的养生帖了。而就在一周前,刘晓萍在朋友圈里转发、收藏的还全是养生帖,她收藏了将近100个。

  刘晓萍十分注重养生,平时上网经常关注养生知识,微信朋友圈中的养生帖,她更是一个不落地认真看完,然后转发,再收藏。

  “我肠胃不好,丈夫心脏不好,遇到关于这些疾病的养生内容,我会记在本子上。”说着,刘晓萍从皮包里掏出一个手掌大小的记事本,打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地 记着各种从微信上摘下来的养生“小秘诀”。这些“小秘诀”成了刘晓萍甚至是一家人的保健准则,比如豆浆绝不和鸡蛋一起吃、空腹绝不喝牛奶、隔夜菜致癌也必 须倒掉……每天跟着准则生活,刘晓萍觉得自己过得很健康。

  养生帖互相矛盾

  随着收集的养生帖子越多,刘晓萍慢慢发现,这些五花八门的养生帖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刘晓萍说,她发现很多养生帖互相冲突,这个帖子说,肠胃不好要多吃碱性食品,那个帖子又说不能吃。“一下不知道到底该吃还是不该吃,感觉很纠结。”看的养生帖多了,刘晓萍陷入了纠结的旋涡里。

  刘晓萍的女儿小张感叹,陪母亲出去买菜是一种煎熬。一到超市买东西,蔬菜要买有机的,没有宁愿不吃;买食品要看很久的成分表,添加剂多了的,或者看到有致癌成分的,马上放下。“我感觉这样生活好累。”

  从两个月前开始,刘晓萍一会儿觉得胃胀,一会儿又感觉心脏不舒服,整日无精打采,连单位的同事都问她是不是身体不好。

  深信养生帖患焦虑症

  一周前,小张趁着大学放假,陪母亲到大坪医院做检查。胃镜、心脏彩超做了,身体没有任何问题。

  在医生的推荐下,刘晓萍来到心理门诊就诊,经过详谈,心理医生蒋成刚发现,其实刘晓萍患的是心病。“其实就是常见的焦虑症。”蒋成刚说,刘晓萍患焦虑症的 原因,他还是头一次遇到,“罪魁祸首”就是朋友圈里的养生帖。众多的养生帖不仅相互矛盾,甚至还和我们正常的生活习惯相悖,这样一来,刘晓萍整日都生活在 吃与不吃,信与不信的恶性循环中,时间一长,就出现焦虑情绪。像心脏难受、胃不舒服这些都是焦虑症的一个躯体反应,并不是这些器官真的有问题。

  蒋成刚在网上给刘晓萍找到大量批判养生帖不靠谱的新闻,比如一篇名为“改变酸性体质,把命‘碱’回来”的帖子介绍,在弱碱性体质的状态下,癌细胞是无法生长生存的,这个帖子已经在许多新闻中被辟谣:而所谓的“酸碱性体质”也并无科学依据。

  刘晓萍现在不再看养生帖了,她感觉自己的状态好多了。

  养生帖是种营销手段

  暗访>

  这些看起来似模似样,让人深信不疑的养生帖出自谁之手呢?昨天,晨报记者登录微信朋友圈,点开几个养生帖后发现,多数文章的最后都会附上一些产品信息、网址,甚至是关于广告合作的信息。

  昨天,重庆晨报记者找到南滨路一家网络营销公司,以销售孩子的增高产品为由,向工作人员进行咨询。对方表示,他们的微信营销手段多,分为概念类、段子类、体验类、品牌类,其中,这种养生帖就是体验类的营销手段。

  该工作人员介绍,养生帖是工作人员自己采写,目的很简单——推销产品的同时吸引粉丝。比如说网友看到这些文章写得非常好就会分享,这样一来,微信平台就得到推广。粉丝一多,客户后续活动的参与者就多,那就会带来更多的潜质客户。至于客户本人,只需每个月付3000元酬劳,营销公司负责申请公众账号、发布软文、微信活动等一条龙式的营销服务。

  要看来源出处是否权威

  支招>

  针对心脏方面的微信养生帖,晨报记者以前曾向大坪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曾春雨求证过,曾春雨表示里面的大部分内容是错的。“有些帖子的错误内容很害人。”曾 春雨说,如果读者一旦深信不疑,不仅对身体没好处,反而会加重病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曾春雨建议,不管在网络的哪个平台,没有明确出处的内容都最好不要 相信。另外,除非是专家学者的原创,大家一定要看原始信息来源是否权威,如果不确定,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明星大V转发,都最好不要相信。对于有疑问的帖 子,公众可向医生个人微博、一些专业机构开设的社交网络平台或者专业的科普网站进行求证。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