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机全球市占比下滑 需求变革倒逼厂商创新
- 发布时间:2015-07-08 13:5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金潇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并不乐观。市场研究公司ICInsights指出,由于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大多数产品在本土市场销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六大智能手机厂商出货量为8340万部,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的占比由上年同期的29%下跌至25%。这也意味着,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在全球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29%,下滑到了25%。
应该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究其原因是用户消费渐趋理性,再加上厂商盲目模仿跟风、企业遭遇创新困境使然,使得中国智能手机出现如今这一局面。在此关口,厂商亟待进一步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在外观设计、用户体验、品牌价值上没有撒手锏,恐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中国智能机一季度全球占比从29%下滑到25%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现萎缩之势。市场研究公司ICInsights指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六大智能手机厂商出货量为8340万部,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的占比由上年同期的29%下跌至25%。ICInsights称,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市场主要在中国和亚太地区。与苹果、索尼和HTC不同,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产品是低价低端产品,售价通常在200美元以下。有时它们甚至推出售价仅为50美元的智能手机。
此外,IDC的最新报告也指出: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分析报告,报告表明,苹果以1450万部的销量登顶,小米紧随其后以1350万部位列第二。华为的1120万部占据第三的位置。而三星,则以960万部位居第四,并且同比下跌了53%以上。联想同比下降了22.1%,销量为820万部。中国市场智能手机总销量则同比下跌了4%。
不过,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近日公布《中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今年6月份在售机型数量达到1588款,相比上月增长200余款,参与竞争的厂商数量超过百家。
从数据上不难看出,当前中国智能手机发展的困境。虽然,6月份销售数量呈现递增状态,但这种现象正是反映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激烈程度,价格战无奈。
中国手机市场已达“临界点”?
联系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出货量下滑数据及当前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们的表现,不禁要问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已达临界点了?临界点顾名思义指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前,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而关于中国智能手机饱临界点或者说饱和论再起的原因可归结于以下几点:
首先,手机市场日趋成熟。今年4 月,Strategy Analytics 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由于市场渗透率趋于饱和,中国智能手机的年化增长率已经从去年一季度的 39%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 17%。国际调研机构 IDC 也表示,2015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仅增长 11.3%,而中国市场增长率更是首次低于全球,仅为2.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所发生的微妙变化。
其次,手机价格的大幅度下降。6月底,小米note的价格直接从2299元降到了1999元。无独有偶,魅族MX4和MX4 Pro都直降了300元,16GB版本调整售价后分别为1499元和1999元;华为荣耀6降至1499元,荣耀6 Plus也从原来的2499降到了2299;一加手机更是全系列手机调价,直降300元。价格是体现市场需求的重要杠杆。之所以手机会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下降,其原因不就是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认为,现在国产手机厂商享有的资源是差不多的,供应链越来越透明,一旦一家发出降价信号,其他手机厂商不得不跟着降价。
再次,更多的用户趋向理性消费。虽然手机新品不断涌现,但想让消费者为换机而自掏腰包的行动越来越少。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经过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逐步成熟,手机硬件配置以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基本达到了稳定和够用的程度,消费者正在告别过去一年换一部新手机的非理性消费,转向“够用就行了”的心理。
创新,国产手机势在必行
特别在中国4G大力发展之年,智能手机的需求关乎着整个智能硬件产业的兴衰历程。我们看到,当前4G手机需求量是有一定幅度的上升,4G手机关注度超八成。但国产4G手机目前同质化现象严重,外观设计、用户体验上都不尽如人意,再加上用户日趋理性的消费及国产手机“百花齐放”,使得中国智能手机进入“创新”模式势在必行。
创新一词,并不陌生。它是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在智能硬件大力发展的当前,中国智能手机创新的路在何方,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号,更需要实际行动。
我们看到,无论是3G时代还是当前的4G时代,中国智能手机的同质化现象依然非常明显,从近期国内手机市场中新出的国产手机产品就可以看出,无论是所谓的无边框、奥氏体304不锈钢等等频繁出现在发布会现场。这也进一步反映出,当前智能手机在拼硬件、拼营销之后的乏力和无奈,只能转向那缥缈的噱头之中。或许,正如资深IT评论人士孙永杰所言,去年底苹果iPhone6及iPhone6Plus的热销,将传统手机企业的高端梦彻底打碎;而新入局的互联网企业也并无差异化优势,中国智能手机产业想要突破瓶颈,还需要在核心软件等创新技术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