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19日 星期二

财经 > 消费 > 市场观察 > 正文

字号:  

商家非转基因宣传被指误导消费者 是不正当竞争

  • 发布时间:2015-01-27 07:44:19  来源:新京报  作者:林文龙  责任编辑:姚慧婷

   非转基因食品 真健康还是假宣传?

  超市的货架上,各种标注“非转基因”、“无添加”、“零添加”的食品不在少数。很多消费者认为这样的食品一定更加健康,虽然价格偏高也无所谓。对此,专家认为,商家炒作“非转基因”、“零添加”,主要是利用消费者对转基因和食品添加剂的非理性认识,暗示自己的产品更优越,从而卖出不合理的高价。这种说法主要是误导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和食品添加剂形成错误认识,实质上是不正当竞争。

  正确的“废话”误导消费者

  食品安全博士钟凯在超市里发现了一款非转基因酱油,他说,这种标注,属于误导甚至是欺诈。因为转基因大豆或豆粕不能用于生产酱油,所以其实并没有“转基因酱油”。

  钟凯认为,企业炒作噱头无非是迎合消费者的心理诉求,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恐慌营销。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农业生物新品种培育”监督评估组成员黄大昉介绍,目前市场上存在不少用“非转基因”作为卖点进行炒作和虚假宣传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粮油广告上。比如花生油,本身和转基因作物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全球都没有转基因花生,这种情况下还依然打着“非转基因”的广告,就形成了不正当竞争。

  黄大昉介绍,转基因是现代生物技术前沿领域之一。转基因就是将人工分离或修饰的基因导入另一生物体,使该生物体具备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更好的新功能和新特性。利用转基因生物制成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例如转基因大豆、玉米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工成大豆粉、大豆油、大豆蛋白、玉米油、玉米淀粉、玉米糖浆、各类快餐食品、糖果糕点等。目前国内消费者接触较多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是转基因番木瓜和用转基因大豆油制作的食品。

  食品安全博士云无心认为,商家在那些尚无转基因品种的产品上炒作,就是用正确的废话来造成误导。按照法律,这是虚假宣传。

  禁止使用“更健康”、“更安全”等广告语

  关于转基因产品的宣传与标注,一直都是社会热点。去年10月9日,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官微发布消息称,将对涉及转基因、非转基因的产品广告加强审查。其中,在我国和全球均无转基因品种商业化种植的作物如水稻、花生及其加工品的广告,禁止使用非转基因广告词;对已有转基因品种商业化种植的大豆、油菜等产品及其加工品广告,除按规定收取证明材料外,禁止使用非转基因效果的词语,如“更健康”、“更安全”等误导性广告词。

  该官微称,此举是因为农业部向国家工商总局发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商请对涉及转基因广告加强管理的函》,国家工商总局将加强对非转基因广告的监督审查工作。

  实际上,央视公告的这一要求在国外早已是常规,很多人把它称为“迟到了的规范”。

  - 专家建议

  “非转基因”宣传的三原则

  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认为,产品上的标注、食品公司的产品宣传册、公司网站上的内容,涉及转基因的宣传与标注,跟食品中其他内容的宣传与标注一样,都应该遵循三条原则。

  第一是真实。中国的现行法规是:如果食品原料是转基因的,而且在要求标注的范围内,那就必须标明;没有标就默认为非转基因。如果没标但实际上却含有转基因成分,那就是违法,要受到处罚。

  第二是不误导。有的误导是用虚假信息产生的,比如宣称非转基因“更安全”“更健康”。科学上的共识是“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跟相应的非转基因食品一样安全健康”,所以任何明示或者暗示非转基因“更安全”“更健康”的宣传都是用虚假信息造成的误导。还有一些误导是由真实信息构成的。比如,现在全世界都没有转基因的花生,如果一种花生制品宣称非转基因,就会给消费者造成“别的没有这么宣称的花生就是转基因的”这样一种暗示,有许多消费者对转基因有顾虑,于是这种暗示就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第三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是转基因的宣传和标注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很多人以这一权利为由要求强制标注,从而捍卫自己“不吃转基因”的权利。而反对者则认为尊重这一权利与科学事实相抵触,所以不应该满足。

  - 链接

  非法添加物≠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也是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很多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依然是感到非常恐惧。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定义,这是我国《食品安全法》当中明确规定的,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当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这个定义跟国际上的定义基本吻合。

  中国食品添加剂领域的知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教授认为,食品添加剂在法律法规标准允许范围内使用是安全可靠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凡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滥用食品添加剂,这属于违法行为,应该依法予以打击;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这些都是违法添加物,不是食品添加剂,不能让它们抹黑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也不应该继续替它们背黑锅。

  在中国古代,食品添加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明。比如说豆类、面头、火腿、油条、松花蛋等产品的出现,都得益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食品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这些食品的品质和质量就要大打折扣,那么它们的保质期和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还有一些食品,通过添加食品添加剂可以满足人们对营养和安全的特许需求,比如说婴幼儿配方奶粉,就是因为添加了维生素、矿物质、叶黄素这些食品,让它的营养更丰富。

  孙宝国教授认为,没有食品添加剂,不仅没有现代食品工艺,也不可能有现在食品安全,但是非常遗憾,食品添加剂在我们国家已经被妖魔化了,一些人谈“添”色变,主要原因是错把非法添加物当成了食品添加剂。

  2014年10月1日,名列中国“四大名醋”之首的山西老陈醋新国家标准正式开始执行,其中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不添加防腐剂。对此,有专家认为,一概取消防腐剂的使用是不合理的,不能保证食品的安全,尤其是调味品类,不属于开封后一次性消费的食品,如果食品本身的成分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添加防腐剂则是必要的,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措施。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