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市场观察 > 正文

字号:  

淘宝领衔 “双11” 渐成电商甜蜜包袱

  • 发布时间:2014-10-27 14:5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姚慧婷

  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双11”还有不到半月来临,各路电商早已进入繁忙筹备期。作为上市后首秀,此次人造节的发起者阿里巴巴亮点颇多:发力全球化、无线化、平台化三大方向,参与商家历年最多;汽车厂商特斯拉首度进驻天猫,试水整车销售;采用全球直采模式,以天猫平台的力量与世界500强品牌联动,缩短传统采购供应量并让线上消费者享受批发底价……

  但狂欢背后,近两年人们对“双11”的思考逐渐深入,业界也并非全是一片叫好声。强制改变商业规则的人造节矛盾凸显。

  一、成本提高。“双11”期间,各家电商降价销售、红包发放以及铺天盖地的宣传直接拉高营销成本,参与商家的营销成本亦成倍增长,活动结束后不少商家出现收不抵支现象。

  二、订单激增,压力巨大。“双11”期间,消费者几欲“剁手”,商家却恨不能长三头六臂。由于订单量瞬间激增,由店铺到物流到电商平台无不乱作一团,疲于应对。“双11”将至,各家快递公司高薪紧急招人,而不少快递小哥却因“包裹密集恐惧症”选择逃离。

  三、售后服务难匹配。时间紧任务重,重压之下,前期销售与售后服务无法兼顾,商家信誉受到损害,影响了“双11”之后的正常营业。

  四、假货多假打折。假货向来是电商平台最为人诟病的一点,而“双11”期间消费者的假货投诉大约是平常的1.5倍。此外,商家先提价再降价的假打折行为也是投诉重灾区。

  五、影响正常商业秩序。业内人士指出,每次“双11”之后,电商行业会迎来销售低潮,原因就是“双11”人为地将11、12月的电商销量集中于一天爆发,节日当天的繁荣实则消耗着节前节后的市场销量。

  拍拍网总裁蒉莺春认为,购物是一个有温度的、自然的过程,也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而不是被迫哪一天造一个人为的节日。她这样阐释自己的观点:“人工造节我不是反对,是不愿意再搞了。对我来说,今年蹭点大家的流量和热情,明年可能都不愿意蹭了,我是烦了。”

  与蒉莺春“烦了”的态度不同,马云、刘强东乃至王健林应该都憋着一股劲。京东和阿里分别于5月、9月赴美上市,意味着今年“双11”是他们上市后首次交锋,关系着海外投资大局;而王健林联合腾讯、百度组建的万达电商被外界视为对阿里巴巴的包抄,有无潜力就看其能否交上一份满意的“双11”答卷。

  综上所述,毁誉参半的“双11”已成电商弃之可惜的甜蜜负担,成绩越好意味着未来挑战越大。而“双11”能否有一个完美结局,取决于电商们对各种弊病的应对之策。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