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财经 > 消费 > 市场观察 > 正文

字号:  

瞄准国际消费潮流 地方乳企咬定“低温”谋出路

  • 发布时间:2014-08-04 16:51:00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谢凌宇

  乳品行业洗牌并未带动市场扩大

  “三鹿奶粉事件”后,我国乳业重新洗牌,一批规模小、技术落后的地方小型企业被淘汰出局,这对地方品牌乳企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为严控质量,2011年4月1日前,我省对全省原有的86家乳品生产企业进行生产许可重新审核,最终,通过乳制品重新审核的企业有44家,半数乳品生产企业暂停生产。

  8月2日,记者在省食药监局网站查询发现,目前全省也只有52家乳制品企业取得乳制品生产许可证。

  “这个时期,像蒙牛、光明等不少全国性的大牌乳企纷纷到山东来建厂。”张志民估计,目前省内乳制品市场上,全国性乳企的市场份额能占到40%左右,“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时,乳品生产主要是本地企业来做,2000年之后,全国性品牌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三鹿奶粉事件’后行业重整释放一定市场空间,这对全国性品牌是机遇,对部分山东本土乳企也是发展契机。”但“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六年多来,整个乳制品市场规模并没有太大发展。

  “2008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每人每年是215元,到2013涨到260元左右,涨幅仅20%左右,而这些基本被乳制品涨价、物价上涨等抵消了。”张志民结合统计数据说,“也就是说,这些年,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并没有增加,消费人群仍主要集中在儿童和老年人。”

  这在张志民看来是很不正常的,“其中固然有中国人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原因,但我认为乳制品价格高是重要原因之一。”张志民通过比较发现,国外原奶与成品奶的价格比大致是1∶2,而在中国,这一比例竟然达到1∶4,终端价格远高于发达国家。

  加工“低温奶”、建奶吧 本土奶企更具优势

  除去乳制品终端价格高以外,在东营市奶业协会会长朱和田看来,国内乳制品市场上常温奶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局面是国内乳制品市场不正常的表现。“常温奶就是经过高温杀菌等处理的,可以在常温下保存一个月甚至半年的牛奶。现在这种奶能占到90%以上,而低温奶,也就是巴氏鲜奶,只占10%左右。两种奶的消费占比与国外正好相反。”

  朱和田解释,低温奶无添加,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牛奶的营养成分,应该成为乳制品消费的主体,但在国内,乳制品加工企业为了便于运输、销售等更愿意生产常温奶,“低温奶需要冷链运输、存储,投入成本大,保质期只有几天,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企业肯定不愿意生产。”

  但是,发挥地方品牌区域覆盖优势,加工“低温奶”,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正成为地方乳企的发展路径。“其实,在与全国性大品牌对垒中,地方品牌早就选定了这个方向。像佳宝、亚奥特、得益等地方品牌正是得益于提供低温奶才实现与全国性品牌错位竞争,得到了较大发展。”张志民说,全国性乳企在低温奶生产上不是长项,地方品牌是低温奶市场主力军。

  增加“低温奶”供应还可以解决生鲜乳销货渠道单一,容易出现乳业“打摆子”的问题。“与加工企业比,提供奶源的奶农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牧场原奶销货渠道90%以上依靠加工企业。但对于加工企业来讲,如果进口乳粉还原成液态奶更合算,收购量就会减少,造成生鲜乳价格时高时低。”张志民说。

  近几年新出现的鲜奶吧被认为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生鲜乳全部依赖生产加工企业的新探索。

  东营是我省奶吧出现最早的地市,作为当年的东营市畜牧局局长,抓畜牧生产的朱和田个人非常推崇这种模式。他认为,“这不仅能为居民提供新鲜优质的牛奶,还能解决养殖者奶源销售的问题。”在东营开设第一家奶吧的东营盛大奶牛厂厂长耿慧兰公开表示,当时是因为生奶卖不出好价格,特别是发生“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后,低迷的乳品消费市场直接打压了原奶的生产和销售,大量的生鲜乳没有销路被迫倒掉。另一方面,消费者又希望喝到货真价实的好牛奶。就这样,鲜奶吧应运而生,成为养殖企业直接面向市场终端的一种销售形式。据记者了解,目前全省奶吧的数量已达到2000多家。

  “从牧场直接到消费终端,质量控制比较难,万一出现问题,可能再度严重伤害消费者信心。”一位奶牛合作社负责人表示。从现实看,奶吧办证、监管等确实存在一定难题。例如,济南市自今年6月份出台新的鲜奶吧办证规定后,直到7月29日才批下首张含生鲜乳经营项目的餐饮服务许可证。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