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源市场竞争愈发火爆 商家与奶农亟需利益平衡
- 发布时间:2014-10-17 19:32:22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孙业文
长期以来,乳制品都是国内居民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食用商品,同时也是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领域。蒙牛、伊利、雀巢等知名企业无不是一直在通过自身努力,尽可能多的抢占市场份额。不仅如此,人们对于该行业的关注度同样较高,有关乳制品的质量、价格等大大小小的问题每每都能引起多方人士的重视和热议。
前不久,有媒体曾报道蒙牛乳业力求降低收购原奶的成本。消息一出,一时之间便引来了很多人的关注。
据了解,2014年8月,蒙牛乳业将在青岛、威海等地区的原奶收购价下调至每公斤3.5元。相比此前4.5元/公斤的价格,降幅达到1元。另外,比较伊利、雀巢等企业在同期每公斤超过4.2元的收购价,蒙牛给出的价格也不占优势。对此,蒙牛方面人士表示,公司的确在收购原奶的价格上,与莱西的十余个奶农出现了一点分歧,但通过进一步磋商,目前双方已经就收购价达成了一致,该问题也已经得到了妥善解决。接下来,双方将继续合作。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免产生疑问,作为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大型乳制品企业,蒙牛为何会在原奶收购价格的吸引力上,逊色于自己的竞争对手;奶农起初又为何不愿接受这1元/公斤的降价幅度呢?
在行业专家看来,蒙牛乳业与奶农之间存有的价格分歧并非某一方的问题,而是因供需矛盾而自然产生。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方面,对企业而言,他们需要尽可能降低产品成本,提升商品销售带来的利润,以此给予股东更多回报。目前,由于国际奶粉的价格处于下行期,不少海外乳企正尝试凭借较为可观的价格将进口原料粉卖到中国市场,并且在国内通过合资的模式构建奶源。这使得中国乳制品企业在购买原奶时,有了更多选择,自然也就对国内奶源形成了一定冲击。另一方面,从奶农的角度来说,辛苦养大这些奶牛,就是为了将原奶卖个好价钱,以求使自己挣得更高的收益。如今,奶牛食用的进口苜蓿草的价格高达3200元/吨,比此前上涨400元,再加上其余饲料和人工成本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幅,若一头牛每天的产奶量不足25公斤,奶农不仅赚不到多少利润,甚至还会面临折本的风险,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因此,不论商家还是奶农,对原奶收购价存有异议均属正常现象。想要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或许还需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时下,企业与奶农签订的收购协议的期限一般为5年左右,一旦期间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变化,双方便难免产生分歧。所以,商家和奶农都应该强化这方面的风险意识,合理确定收购协议的期限,以求能适时根据市场走势作出调整。另外,法律部门也应针对原奶收购尝试研究并出台更加完善法律条款,明确规定在企业与奶农签订的收购协议的有效期内,任何一方均不得违反协议并单方面调整价格,否则对方可以将之视为违约,并且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尝试通过税收等手段对进口原料粉给予适当的调节,从而使国内奶农得到最基本的生存空间;行业部门则应尝试对奶牛饲料的市场价格进行适当调控,以求减轻奶农的成本负担。凡此种种,或能有效地促使国内原奶收购价回归合理范畴。
2014年,中国奶源市场的竞争愈发火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衡商家与奶农的利益,值得我们予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