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创质量强市 建绿色宜宾

  • 发布时间:2016-04-11 10:31:48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龚志伟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一条喜讯传遍了宜宾的城市乡村:近日,经质检总局专家组考核验收并向社会公示,正式命名四川省宜宾市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在奋力质量强国、建设质量时代的热潮中,全国上下、众多城市都在努力加快质量建设步伐、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宜宾市能在你追我赶的激烈竞赛中脱颖而出,印证了该市社会各界对质量工作的关注支持,寄托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倾注了干部群众在创建过程中的心血与汗水……

  随着“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这一殊荣的到来,历史悠久而活力四射的“中国酒都”宜宾,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质量新时代!

  “中国酒都”历史璀璨

  宜宾,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的川、滇、黔三省交汇处,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成长江,有2190多年建城史、4000多年酿酒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名酒五粮液的故乡。宜宾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酒都”,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

  宜宾市辖2区8县,幅员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50万,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四川省第4位;宜宾区位优势独特,交通方便快捷,资源富集配套,产业基础雄厚,已形成了以酒类食品、能源化工为主导,轻纺、机械、建材、造纸、电子等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宜宾风光秀丽、环境宜人,是“植物王国”、“香料之都”、“药物宝库”、“茶叶世界”、“天然竹海”,有国家4A级旅游区蜀南竹海、兴文石海,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33处,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追求卓越上下齐心

  宜宾历史悠久、区位独特、资源丰富,但毕竟地处西部内陆、远离中心城市,如何在过去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找到一条持续健康发展的绿色经济之路,这成为该市上下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经过广泛调查与认真研究,大家一致认为,走传统的粗放型发展道路根本行不通,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主动顺应卓越质量时代潮流,坚定不移地走质量效益之路,把质量强市作为构建长江上游辐射吸纳川滇黔的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支点。

  宜宾市委书记王铭晖十分重视质量工作,除了带头思考研究、亲力亲为外,也广泛借智借力,如专门邀请国务院参事张纲、武汉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程虹教授等著名质量权威专家到宜宾出谋划策、“围炉夜话”,共商共绘质量发展宏伟

  蓝图,确立了“坚持绿色发展,建设质量强市”的发展方向。多年来,宜宾市委、市政府将质量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2006年,该市开始实施“质量兴市”战略。2013年,他们全面启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2013年11月26日,宜宾市顺利通过“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申述答辩,成为第二批四川省唯一、全国19个获准创建的城市之一。

  宜宾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质量强市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大力度加强统筹领导协调,高效推进创建工作。为此,他们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质量强市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出台《宜宾市质量发展“十二五”规划》《宜宾市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动质量发展。

  各县(区)和市级相关部门也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质量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细化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将创建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纳入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各县(区)、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的督查,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为强化氛围营造,他们在主流媒体开辟了市县(区)长谈质量专题栏目,认真组织开展“质量月”、“3.15”、“世界标准日”等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及其他社会媒体大力宣传质量方针政策。深入企业、机关、社区、乡村普及质量安全知识,广泛发动市民参与质量提升活动。并通过报纸、网络、微博、微信等形式公开征集宜宾城市质量精神,经过层层筛选和公开投票,最终将得票最高的“绿色宜宾,质量宜宾”确定为该市的城市质量精神,目前这一精神已成为该市人民的生活追求和城市发展取向,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全民参与齐抓共建

  质量从来就不是质监部门单一的工作,它涉及社会各界与千家万户,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支持。宜宾市委原副书记、市长徐进曾专门撰写《推进质量强市 加快转型升级》一文,提出城市质量不是单纯的产品质量,而是一个大质量概念。指出要坚持以质量推进经济新发展,以质量促进转型新跨越,以质量创造竞争新优势,构建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五位一体”质量工作机制,走质量和效益型发展之路。

  宜宾市首先立体化推进质量治理,切实构建“大质量”格局。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促进政府从监管质量转向主导质量发展。出台了《宜宾市质量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宜宾市市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宜宾标准化工作激励考核办法》等激励政策,对首次获得名牌、驰名或著名商标、政府质量管理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企业、单位,都分别兑现了奖励政策。设立了质量发展专项基金,政府每年投入的质量建设专项经费都在财政年收入的5‰以上。

  二是强化齐抓共管,促进部门从独立管质量转向合力抓质量。建立了质量分析、信息共享、联合打假、质量建设示范推广等制度,在商贸物流较为集中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以及部分乡镇、街道、村社建立了消费者协会分会、消费者投诉站,结合12345市民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了联合执法机制。联合组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技术交流和技能攻关;建立了食品、特种设备安全联合执法机制,有效保障了大质量安全。

  三是强化责任主体,促进企业从过程控制质量转向文化提升质量。鼓励和动员企业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倡导落实质量责任文化、质量诚信文化、质量争先文化、质量品牌文化,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白酒、茶叶质量追溯体系。该市103个企业建立了首席质量官制度,五粮液、丝丽雅、天原等企业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促进了企业质量、品牌、效益大提升。如该市南溪区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大力组织开展豆腐干文化节活动,通过标准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积极加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该区豆腐干产业已从2007年产值不足7000万元的小作坊生产,发展到目前20多亿元的大产业。

  四是强化全民参与,促进社会从关注质量转向全民共建质量。2013年以来,该市共组织6000余名中小学生、8000余名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接受质量教育和培训,市民对质量工作的参与度达到91.83%。开展了“宜宾名小吃、宜宾特色餐饮名店、宜宾名优特产”和“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一条街”、“百姓喜爱的宜宾品牌”等评选活动。探索建立了质量伤害监测报告制度、质量缺陷先行赔付制度、质量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和信用评价“黑名单”惩戒机制,逐步形成了“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社会氛围。

  夯实基础抓实载体

  质量是由具体的产品、产业及理念和管理等因素所组成,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征途中,宜宾市抢抓创建与示范新机遇,以产业转型、创新发展为核心,全方位抓实质量载体,不断夯实质量基础,提升发展质量,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提供了较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为此,他们一是扎实推进工业转型。按照循环、低碳、绿色、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方向,通过关、停、并、转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全力打造千亿酒类食品业,做优做强化工轻纺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型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矿企业由地下开采向地面制造大转移,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显著提升,工业增加值近年来一直稳居四川省第3位。

  二是全面发展生态农业。坚持用标准化引导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农业标准化实施率达到80%,“公司+农户+基地”成为标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林竹、茶叶、生猪、牛羊等“741”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初步构建了“技术标准支撑、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园区示范、市场体系保障”的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升级,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干流起点航运物流中心,与上海港合作建设的宜宾港已建成四川省最大的内河枢纽港。着力加快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现代会展、养老健康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四川省通江达海交通枢纽中心、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川南城市群金融中心“三个中心”初具雏形。

  四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切实加强吃、住、行等旅游要素标准化建设,着力推动宜宾加快构建“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李庄古镇、蜀南竹海、兴文石海、夕佳山、五粮液等景区面貌焕然一新,品质形象明显提升。生态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等蓬勃发展。去年8月,成功举办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受到了各级各界和海内外嘉宾的一致好评。

  五是加快提升城市品位。通过全面修编和实施城市规划,突出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和重要景观节点工程。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大力推进城市风貌改造、环境治理、秩序整治,建成了三江口、翠屏山、白塔山、七星山等一大批城市生态公园,高速公路南北出入口改造基本完成,环长江旅游景观大道、五粮液特色文化街区建设工作快速推进,城市形象和功能不断改善,正在加快构建长江上游国际生态山水园林城市。

  质量工程支撑保障

  宜宾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一大亮点,就是他们高标准实施的5大质量工程,为质量提升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与良好基础保障。

  一是着力实施标准引导工程。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宜宾市标准化工作激励考核办法》,明确了标准化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和考核要求,引导各行业、企业实施标准化建设,“工业园区服务标准化”、“农村社区村民管理服务标准化”、“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旅游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深入实施,建成市级以上“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198个。市内企业主导或作为唯一起草单位制定的国家、行业标准达30余项,发布实施区域性地方标准41项,建立国家和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54个。五粮液成为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浓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五粮液浓香型白酒标准通过了欧盟互认。

  二是着力实施技术支撑工程。建成了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宜宾白酒分中心和国家酒类重点实验室,并按产业特点、分布区域布局了茶叶、豆制品、竹制品等8个省级质检中心,建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以上科技园区5个,检验检测能力居四川省各市(州)前列。

  三是着力实施创新激励工程。设立了市长质量奖并出台了系列政策,对技术创新、品牌创建、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取得突出贡献的企业、个人,采取以奖代补形式给予鼓励和扶持,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1至10月,该市专利申请达1231件,其中发明专利254件,科技成果40项,全市47家高新技术企业1至11月总产值已达395.6亿元。如丝丽雅公司的“一锭多丝”技术,有效解决了困扰粘胶长丝行业多年生产效率低下与成本较高问题,切实增强了产品核心竞争力。

  四是着力实施标杆引领工程。广泛开展“标识标准化、现场规范化、管理制度化、质量溯源化、文化特色化”的质量管理“五化”示范活动,促进企业的质量意识、安全水平、管理措施、文化内涵、经济效益不断加强和提升,五粮液集团公司、丝丽雅集团公司、天原新材料公司、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公司、惊雷科技公司等一批企业成为弘扬质量文化、传承传统工艺、承载质量责任、引领绿色发展的典范。

  五是着力实施质量教育工程。着力从领导干部、企业员工、学校学生、社会群众4个环节加强质量教育,以“质量大讲堂”、“万人大培训”、技能比武、QC活动等形式培训企业员工,以实验室开放、参观生产过程、举行知识竞赛、喜爱产品评比等活动形式,提升全民质量意识和技能素质。去年7月15日,特邀了武汉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程虹教授来宜,为市委中心组及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作质量发展专题辅导。8月27日,在宜宾学院成立了全国首家质检学院,着力在质量管理、检验检疫、品牌建设、标准认证等方面开展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产业孵化。

  质量强市成果丰硕

  2014年底,“全国质量之光”评选活动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宜宾市被评为全国“十大质量魅力城市”之一。2015年9月22日,该市翠屏区被正式命名成为四川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这表明,经过多年的努力,宜宾市整体质量得到了快速提升,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宜宾的市民纷纷反映,近年来,他们普遍感到假冒伪劣明显减少了、环境整洁舒适了、街道宽敞优美了、出门办事方便了、生活更加舒心了……其获得感与荣誉感与日俱增。一位市民自豪地说:“大家最满意的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这几年,宜宾城市规划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的一大原因,就是他们坚持采用了较高的先进标准。

  目前,宜宾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主要成果体现在5个方面:

  产业质量方面——已成为世界第一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世界最大的核燃料元件研发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粘胶长丝生产基地、全国综合效益最好的氯碱化工生产基地、水能发电量居全国第三位的“西电东送”清洁能源基地、闻名全国的早茶基地、全国领先的页岩气开采基地,主要发展指标处于四川省前列,经济运行质量良好。

  产品质量方面——已有8个县(区)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长宁县水稻、玉米和南溪大豆、榨菜、生姜、辣椒通过了农业部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验收。已建立特色优质农产品种植基地近30万公顷、优质畜禽养殖基地391个,有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338个、绿色食品75个、有机食品4个,“三品一标”认证数量位列四川省前茅。“十二五”期间,工业产品合格率较“十一五”提高5.79个百分点,达到97.8%。2015年前三季度,农产品抽检合格率99.4%、重点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95%、强制性认证产品抽样合格率100%。

  服务质量方面——坚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以简政放权、提高效能为基本要求,大力实施环境兴市战略,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等环境,全面提升各行各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市民对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82.51,居全国同等城市前列。

  工程质量方面——工程质量监督率100%,竣工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创“四川省结构优质工程”35项、“天府杯”工程15项,省市标准化工地197个,获得“詹天佑”工程大奖1项,向家坝电站等工程多项施工技术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

  环境质量方面——翠屏区、南溪区、长宁县、江安县4个县(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区),创建了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39个省级生态乡镇以及92个省市级生态小区、1700个生态村,建立了8个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2.81%。投入4.1亿完成了85个工业污染项目治理。目前,该市森林覆盖率43.5%、绿化率36.92%,酸雨频率从“十一五”期间90%降为1%,三江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与此同时,他们大力推进品牌培育。已创建中国和四川名牌74个,宜宾酒、宜宾早茶、南溪豆腐干、屏山炒青、筠连红茶、竹海长裙竹荪、筠连苦丁茶、兴文乌骨鸡、宜宾芽菜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5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驰名商标19件、著名商标63件,中华老字号1件,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名牌产品的产值、工业增加值、利税分别占该市规模以上企业的65.99%、52.81%、65.23%,品牌经济比重在四川省名列第一。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正如宜宾市委书记王铭晖所言,宜宾是万里长江第一城,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区位特殊,必须站在对国家、民族和当地百姓负责的道义和政治责任高度抓好质量建设。

  据悉,在荣获了“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称号后,宜宾市对下一步质量强市工作又有了新的打算与更高目标:

  一是切实抓好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把质量强市纳入“十三五”规划体系,正在认真编制《宜宾市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全面谋划质量发展新的篇章,奋力将宜宾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绿色时代。

  二是继续落实质量发展五方协议。将认真落实宜宾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检验检疫学会、四川省质监局、四川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宜宾学院共同签署的《推动宜宾市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深化质量强市建设。

  三是深入推进七大行业质量惠民。将切实解决好“衣、食、住、行、游、购、娱”等七大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领域的质量安全问题,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参与质量共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广大市民在见证经济增长的同时,多渠道共享质量发展“红利”。

  四是深化质量建设三大文化。将大力弘扬“绿色宜宾、质量强市”的质量精神,全面加强质量教育,大力培育质量诚信文化、质量争先文化、质量效益文化,为加快壮大“宜宾产”、“宜宾造”、“宜宾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风劲正是扬帆时。在这个播种的春天里,相信经过宜宾市干部群众永不停步地质量追求与辛勤耕耘,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伟大征途中,其质量强市建设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果与辉煌!在围绕四川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一定能实现在次级突破中率先崛起并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向“质量时代”,让全市人民共享更加美好的质量新生活!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