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标准先行
- 发布时间:2016-01-15 10:32:15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上接1版)
辛国斌强调,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主要基于4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为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立项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二是有利于推动解决制造环节互联互通、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问题,重点解决当前推进智能制造工作中遇到的数据集成、互联互通等基础瓶颈问题。三是明确了立足智能制造标准基础差,行业发展不平衡等国情,充分考虑标准的适用性,本着开放合作理念,充分借鉴了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标准化的内容,建设兼容性好、开放性强的标准体系。四是有利于建立与时俱进、持续改进的标准完善机制,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将不断涌现,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将随之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计划每2至3年进行一次修订,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基本实现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全覆盖,并在制造业全领域推广应用。
国家标准委副主任殷明汉认为,应该从4个方面对《指南》进行理解和把握。一是构建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界定智能制造标准化的内涵和外延,通过研究各类智能制造应用系统,提取其共性抽象特征。二是明确智能制造标准研制方向,规范智能制造标准研制内容,《指南》以“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为两大方向,共梳理出220项标准,给出了智能装备标准的主要范围:传感器及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增材制造和工业机器人6个部分。三是统筹国际标准化工作,助推智能制造标准走出去。以今年5月签署的《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组成方案》明确的未来标准化需求,重点推进《指南》和德方的《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的交流合作。四是设立标准制修订专项计划,加速急需标准制修订,国家标准委设立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制修订专项计划,开辟智能制造标准绿色通道,尽快启动一批智能制造基础通用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工作,支撑产业发展。
据了解,三维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中,生命周期是由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组成的链式集合;系统层级包括设备层、控制层、车间层、企业层和协同层5层,体现了装备的智能化和互联网协议(IP)化,以及网络的扁平化趋势;智能功能包括资源要素、系统集成、互联互通、信息融合和新兴业态5层。以“工业机器人”这一智能制造重点领域为例,它位于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生命周期的生产环节、系统层级的设备层级和控制层级,以及智能功能的资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