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塞上服装城”走上质量正途

  • 发布时间:2015-05-06 09:32:58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张远放本报记者李艳

  4月的内蒙古高原春寒料峭,冷风袭人。

  4月18日一早,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白音特拉乡服装老板巴特尔就风尘仆仆地带着自家生产的羊绒絮片,来到位于县城附近服装产业园区的国家毛绒质检中心(化德)试验室进行质量检验。该试验室自2014年5月投入运行以来,共免费为该县200多家服装企业检验材料800余份,为企业创造价值6000多万元。这是内蒙古自治区纤维检验局(以下简称纤检局)认真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支持地方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实际举措。

  强风、暴雪、狂沙、旱灾肆虐,让化德县一直摘不掉“国家重点扶贫特困县”的帽子。“要致富,做棉裤,一年一个万元户”的顺口溜,是服装业在当地人民生活中所占重要地位的真实写照。化德县城仅有4万多人,但每2个人中就有一个从事与服装有关的产业。全县有绒絮片生产厂家47家,服装生产厂家270多家,服装老板300多个。也就是说,在130个城镇居民里就有一位服装老板。据统计,在化德县的服装大军里,有10%是下岗职工,有70%是进城务工人员。

  然而,这样一项对当地县政府来说非常重要的“富民工程”,却一度在无序竞争下乱象丛生。“品牌建设及研发设计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集群、集聚化程度比较低,质量意识差,恶性竞争严重,服装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差。如果不及时改变这些现状,当地的服装业将会步履维艰。”纤检局执法人员索海庆经过驻点执法后深有感触地说。

  “决不能让假冒违劣服装穿到老百姓身上,对这类违法行为要严查到底!”该局局长王莉对此态度坚定。在随后启动的化德县絮片服装行业开展专项整治中,10余名执法人员连续奋战一个多月,对该县絮片原料生产企业和较大规模的絮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对家庭作坊也进行了拉网排查。对收缴的10余吨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了集中销毁。

  “这可是老百姓的饭碗呀,这点辛苦钱也能让这些下岗职工过上安稳日子,这么执法后他们咋生活?”当地政府官员无奈的感慨,引起纤检局班子成员上下的思考。严格执法并不是要断大家生活的后路,维护市场秩序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的路越来越宽,企业发展越来越好。纤检局本着监督和服务并举的原则,与当地政府多次协商后,接连推出几项举措,使当地的老百姓重新看到了产业致富的希望。

  针对絮片服装产业发展缺乏技术标准依据的问题,纤检局专门派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了解,走访了上百家企业,近千户小作坊,研究起草了《针刺絮片》、《絮片服装》2项地方标准。标准的出台,使服装原料及成品的制作在每个环节都有了操作依据。

  同时,依托拥有国家毛绒质检中心实验室优势,纤检局在全面执行质检总局和内蒙古质监局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本着源头控制的原则,与化德县政府共同组建了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把技术保障送到一线,让雄厚的实验室技术力量服务到经济建设一线,该实验室也成为我国少有的设在县级区域的国家级实验室。为提高化德县实验室检验人员的检验能力,纤检局派出经验丰富的检验中心主任曹渭芳等技术专家到一线搞传帮带,把化德实际室工作人员安排进局中心实验室,学习先进的检验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对企业开展免费培训,宣贯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支持产业健康发展。

  质量是一个地区整体实力的反映,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为将化德县服装产业优势化为质量优势,纤检局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名牌战略,为企业“强筋壮骨”。为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纤检局领导专门和县政府有关人员到呼和浩特等地,就品牌经济发展、名牌产品培育、奖励与保护机制等工作进行考察。纤检局工作人员还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结合实际分类筛选,确定重点培育扶持的产品和企业,有针对性开展帮扶服务,并根据企业发展状况,科学制定近期和长期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计划,保障名牌培育工作的持续开展,积极推荐企业申报“内蒙古名牌产品”称号。

  在内蒙古纤检局的大力支持下,化德县服装产业得到飞速发展。2014年,该县年加工羊绒絮片8000吨、加工羊驼绒絮片服装和出口休闲服装3000万件,产值达16亿元,利润2亿多元,为化德戴上了“塞上服装城”的桂冠,也切切实实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质监系统扶持地方经济建设既是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重要实践,也是质监人适应新常态、再创新作为的重要抓手,内蒙古纤检局支持化德县服装产业发展,为我们质监系统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在参观了化德县服装产业发展的情况后,内蒙古质监局局长张海顺对纤检局引导服务化德县服装产业发展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