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开药方又算账 边出主意边出力
- 发布时间:2015-05-06 09:32:49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霍一夫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上海市电梯总量已超16万台。上海电梯总量年均增长率在12%以上,其中已使用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约占电梯总量的16%,且大部分“高龄”和“准高龄”电梯带病运行,这些电梯已成为城市公共安全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上海市特检院自2005年起,在全国率先推出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实现了“一人多角”“一事多效”,为确保电梯使用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老旧电梯”当好“医生”
实践证明,通过对老旧电梯进行风险评价,及时发现在用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变事后被动排故为事前主动预防,避免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
上海市长海医院住院部5台电梯使用年限已超过20年,加上人流量大、全天候超负荷运行,常有故障发生。由于没有足够的技术依据,长海医院对电梯的维修或更换难以作出决断。上海市特检院得知情况后,专门派出技术人员,对住院部电梯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价,并向医院递交了内容详尽的风险评价报告。报告不仅指出了电梯故障频发的主要原因、潜在的安全隐患,而且针对安全隐患,按照风险等级高低进行排序,指出每个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及应对措施。
为电梯改造当好“账房”
电梯涉及生产、使用、管理、维修各个环节,技术性、专业性较强,不同单位和部门工程人员从各自角度出发,做出的改造预算往往差异很大。上海市特检院作为特种设备政府主管部门,站在第三方角度,客观、科学地对电梯改造进行安全风险评价,相比物业、改造单位的各自评判更具公正性、权威性,更容易被各方接受。
虹口区某高层公寓物业计划对3幢公寓内6台电梯进行改造,电梯公司报出的改造预算超过100万元,物业公司也做出了56.7万元的改造预算报价。面对高额费用,束手无策的业主委员会委托该院对电梯安全进行风险评价。该院技术人员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估,最终拿出42万元的改造预算方案,且方案列出了每个改造项目涉及的资金“细账”,科学、透明,不仅使改造单位、物业公司心服口服,而且让业主们十分满意,不仅顺利完成了老旧电梯改造,还避免了业主、物业和电梯维修保养单位之间产生误解和矛盾。
为技术改造当好“参谋”
老旧电梯安全风险评价能有效推动电梯节能降耗工作。老旧电梯大部分采用早期的电梯技术,除工作不可靠、安全隐患大外,也是个耗能大户。随着电梯技术的进步,新技术为老旧电梯的改造、更新提供了技术条件。
上海市特检院在对电梯安全风险进行评价的同时,大力推广电梯节能技术,对电梯的能耗进行测试。针对电梯能耗状况,挖掘可节能空间,帮助用户提出合理化改造建议。对于需要更换曳引系统的电梯,建议用户更换比常用的曳引机节能30%以上的无齿轮曳引机;对于电梯控制系统经常出故障的电梯,建议用户把电梯改为变频控制,使电梯节电达30%以上。长宁区一幢老楼电梯经过风险评价后,用户根据该特检院的意见,对电梯的拖动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电梯节电率达到57.4%,一年节约电费约1.86万元。
为科学监管当好“助手”
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要构建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平台。
上海市特检院于2009年1月成立机电类特种设备风险评价研究中心,并于2010年3月正式实体化运作。从2007年至今,该院通过对2482台电梯进行风险评价,不断探索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电梯风险评价体系,建立了以老旧电梯为主的“在用电梯风险评价数据库”。与此同时,还对电梯的安全管理、使用环境、维护保养等相关情况进行评价,并将风险评价结果,按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和统计,为政府加强电梯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