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创马铃薯深沟高垄全覆膜技术
- 发布时间:2015-04-03 09:36:23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讯 (曹传铎 宋军杰 张齐君 记者张 华)“2014年5月24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7位专家在湖北省随州市唐县镇万亩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进行现场测产验收,结果每亩(0.066公顷)平均单产超4451公斤,高的甚至突破万斤。至此,该基地已连续3年创湖北省马铃薯单产新纪录,高出全国平均单产3~4倍。”近日,湖北省随州市质监局局长魏保高兴地对记者说。
随州市唐县镇位于鄂西北岗地,处于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全镇共有27个行政村,9.8万人口,耕地面积8466.6公顷,农业基础雄厚,素有“随州粮仓”之称。传统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调整种植业结构,引进马铃薯生产。2011年4月,唐县镇被湖北省质监局列为全省第二批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
“在3年的示范建设期间,我们积极组织随县马铃薯专业技术协会等承建单位,建基地、制标准、抓培训,先后制定了《随州春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马铃薯病害识别及防治技术》等种植标准10余项。并按照‘6个标准化’(品种供应、肥水管理、技术培训、病虫防治、机械收获、订单收购)的要求,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逐步将唐县镇马铃薯种植带入标准化轨道,马铃薯产量逐年递增。2011年亩产3520公斤,2012年达到3593公斤,2013年亩产量达到4451公斤,比示范前的2600公斤,分别增长了35.%、38%、71%。”魏保介绍说,为把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随县马铃薯专业技术协会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省农业厅、市县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的技术力量,结合随州气候环境特点、马铃薯种植生长条件以及当地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成熟做法和经验,围绕马铃薯的“栽培方式、品种筛选、肥料配方、化学调控、病虫防治”等方面,开展了“马铃薯新品种区域、农药、生物菌肥、大棚生产、种薯繁育及贮藏”等10余项40多次试验示范工作,因地制宜研制出《早熟马铃薯深沟高垄全覆膜栽培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2014年,《规程》被正式批准为湖北省地方标准。
据随县马铃薯专业技术协会会长、高级农艺师刘克文介绍,深沟高垄全覆膜栽培技术具有防寒、增温、节水、防渍、抗病、早熟及显著增产的效果。解决了鄂北丘陵平原地区春马铃薯种植“冬季低温干旱、春季阴雨渍害”的关健技术问题,促进了马铃薯由山区向丘陵平原地区延伸,扩大了春马铃薯种植区域。目前,核心示范乡镇唐县镇马铃薯生产已呈规模化、板块化发展,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3400公顷。2012年4月,农业部在随州召开南方春马铃薯“深沟高垄全覆膜技术”现场推广会。该项技术在随州连续大面积推广4年,累计推广面积2.4万公顷,为薯农增收4亿余元,在湖北省累计推广面积近4万余公顷,增收8亿余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2年5月3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罕见地对随州标准化示范基地进行4场现场直播。伴随着著名主持人海霞的解说,唐县镇宏大的马铃薯收获现场以及薯农们淳朴的表情,丰收的喜悦,被央视一一直播出去,引起全国广泛关注。唐县镇鲁城河村种植大户李四清说:“我们的马铃薯产业依靠的就是深沟高垄全覆膜栽培技术,有了这个标准,我们种田人心里就有了谱。今年我种了2.13公顷,每亩产量都在4000公斤以上,这一季我纯收入12万多元。”
据悉,当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约为533.3万多公顷。到2020年要翻一番,扩大到1066.6万公顷,年产鲜薯增加2亿吨,折合粮食约为5000万吨,亩产量提高到2吨以上。对此,农业部薯类作物指导组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谢从华说,湖北首创的深沟高垄全覆膜技术,是我国最先进的栽培模式之一,在目前正在推进的马铃薯主粮化国家战略中,必将成为重要的技术支撑,为实现马铃薯面积、产量的翻番和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作出巨大贡献。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