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深圳医疗卫生“短板”之痛

  • 发布时间:2015-02-27 08:32:55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点击今日

  □ 韦何静 本报记者 傅江平

  在制造业与城市化进程较早腾飞的广东等地区,看病难的问题尤其突出,深圳也不例外。根据深圳市文明办第3季度对该市窗口行业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深圳医疗行业服务窗口满意度为76.51分,居于24个行业中的最末位。作为我国一线城市之一,深圳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却一直存在“短板”。

  “医疗服务的供与需不相称,尽管是全国现象,但在深圳尤为明显。”在不久前的全国第2届人口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暨《发展报告》发布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苏杨表示。

  苏杨认为,作为特区和卫生计生领域改革先锋的深圳,在全面改革路上必须继续领跑。要求深圳对改革必须“深发展”,但深圳不仅与全国医改面临相似的问题,同时,又是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和流动人口“倒挂”城市,其卫生资源存量相对其他一线城市而言不足,人口结构年轻、流动性大,为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特殊的难题。

  医院少排队难

  蔡先生是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的居民,目前是一家证券公司的主管。蔡先生告诉记者,他的事业蒸蒸日上,但是看病却成了困扰他的难题。“早上排不到队,下午还得过来排,而且科室特别拥挤。”蔡先生说。

  据了解,如今生活在布吉街道的130万人只有深圳三院和布吉医院两座公立医院。医院内部整合才拓展到400张病床,且医院的诊疗区、修养区、后勤保障区、办公区等几个基本功能分区无法实现,布局混乱,连医疗垃圾处理、中西药库等功能单位都无处安排,医院停车场车位仅有30个左右,患者就医极其不便。

  在深圳,面临着看病难的问题不止布吉街道的居民。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深圳全市仅有9家三甲医院,而北京有51家,上海有36家,广州有43家。2012年底,深圳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2.6张,医生2.3人,医院处于极度运行状态,有的医生一天要看超过100名患者,“医生每天要看的人太多,这样肯定会对医疗质量产生影响。”深圳某医院负责人说。

  供需存矛盾

  深圳卫生计生事业尽管在妇幼保健、社康中心制度建设等方面发展较快,但相较于全国,尤其是国内其他一线城市,其在需求上大同小异,但更加不利。快速的经济增长带来的人口增长所需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导致供给的相对不足日益凸显。

  此外,长期以来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资源尤其是优质卫生资源主要分布于深圳原特区内,例如,三甲医院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区,原特区外每千人床位数、医生数仅为原特区内的一半。

  医疗资源总量缺乏的背后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对于一些追求自身发展的优秀医疗人才缺乏吸引力,而且自身的培养机制不完善,致使医疗人才面临内部虚空且外无来者的窘境。据了解,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分别拥有医学高等院校5所、7所、6所,而深圳仅有一所,即深圳大学医学院,且刚刚起步。深圳医教研体系尚不完善,医学人才内部培养能力不足,外部引进困难。与此同时,深圳市资源配置缺少人群的针对性,存在明显的高端服务水平不到位、低端服务覆盖不到位的特点。

  投入仅仅“加大”还不够

  从2009年开始,深圳公共财政支出中医疗卫生行业支出的比重明显提高。2005年到2008年间平均为3%左右,2009年为5%,2012年和2013年,这一比重提高到6%左右。“公共财政支出中医疗卫生支出比重越高,意味着财政对医疗的投入越多。”一位卫生经济学研究者表示。

  数据显示,深圳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绝对规模由2000年的8.4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05.61亿元。其中,占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份额最大的卫生事业费支出,由2000年的8.1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70.53亿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深圳市卫生医疗事业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都在逐年增加。不过,深圳市民对于深圳的医疗卫生质量仍极度不满,这之间的反差值得反思。医疗卫生的开支,究竟该优先加大规模化医疗服务供给,还是应当打造均衡的医疗服务体系;是该加大对公立医疗的投入,还是规范医疗服务市场,这都需要科学地去思考与配置。

  尽管存在“短板”,深圳在打造医疗名城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优势。除了2014年的“3名工程”,即面向全球引进名医、名院、名诊所,深圳还曾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公立医院管办分离医药分开,率先全面取消了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权,积极创新医保支付方式等等,所以,补上了医疗资源供需矛盾这个“短板”,深圳无疑将是一个更加宜居、更具魅力的国际大都市。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