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不倦求质量
- 发布时间:2015-02-27 08:32:29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孙圆 文/摄
占地7平方公里,拥有包括180万吨/年甲醇在内的6套主装置,采用国内外先进专有专利技术14项,如果不是亲临现场,你也许很难想象一个产品蜚声国内的企业是在一片曾经无人问津的沙地之上悄然崛起的;
10个班组,120人春节没有休息,加班加点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如果不是亲临现场,你也许很难想象是一种什么样的企业精神在激励、鼓舞着他们不断追求新目标;
办公环境干净整洁、实验设备归置有位、物料质量状况标识清晰明确、员工学习笔记丰富有序,如果不是亲临现场,你也许很难想象为何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仅仅运行一年的企业里就生了根发了芽。
这颗在陕北大地熠熠生辉的“明星”就是坐落于靖边县东北部工业园区内的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而那群坚守的人就来自这里。
“每个人都要对产品质量负责”
正月的陕北,寒风凛冽。而在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中央化验楼里,记者感受到的却是所有在岗员工对本职工作的热情。该公司分析检测中心工会副主席祁永红听说记者要来采访,早早就将分析检测中心的管理层们召集了起来,这个土生土长的靖边人一开口就来了句大实话:“做企业、出产品就要搞责任承包制,每个人都要对产品质量负责。”
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分析检测中心承担着从原料进厂到每套装置的中控分析、添加剂、催化剂、中间产品、半成品和最终产品的全过程分析,以及安全控制、环保监测等重要任务,他们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尽管是春节假期,整个中央化验楼依旧如平日一样忙碌着。作为运行组的大班长,周靖东肩上的责任更重些,每天早晨8点,他要将晚上做好的每日质量报表交到公司会议上,供各部门分析、沟通,以便更好地促进生产。接下来的一整天,他都要不间断地来回往返于各个实验室和装置之间。
为了加强管理,提高各单位对质量工作的重视程度,该公司确立了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来自质量委员会的王清玲也承担了这份工作,“以前一线技术工人的质量意识还不是很强,自从按月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将质量工作和效益工资挂钩以后,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氛围浓厚了好多。”这个看上去略显腼腆的姑娘一说起质量工作,紧张的情绪立马舒缓了。
“去看看我们的核心实验室色谱分析室。”说话间,祁永红招呼大家走进了色谱分析室,这里每一台设备的放置位置、间隔距离都经过严格测算,如果有仪器或者设备在取走使用状态,相应的标识处会留出空白,“这也是我们推行6S管理的一个方面。”祁永红说,“你看,我们这里每台设备上都有包机责任人,这个人就要对自己的数据负全责。”祁永红指着设备上的条目对记者说。走进该实验室时已是午饭时间,分析员陈露还在和同事们忙着记录、核对着数据。“我的父母是医生,我觉得分析员就像医生看病,要给接下来的工艺流程把好关。”她一边回答着,一边和前来核对数据的同事交流着,“对于装置来说,我们也更像眼睛,帮助技术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力提高产品质量。”
“年轻的队伍干劲足”
在综合分析室的办公柜里,一排排摆放整齐、侧面有名字的小本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我们员工的学习笔记,质量培训是很大的一部分内容。”祁永红说,“每个人都要做学习笔记,而且要定期检查学习效果。”该公司QHSE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发布后,制定了严格的全员培训宣传计划,先后有1600人参加了培训,还组织了考试。
正是有了这样的学习培训,员工的质量素质才不断得到进一步提高,“公司里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学习、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干劲足,我们正要逐步建立起质量数据信息化平台,这样一来,所有的数据都联网,各个部门都可以在第一时间阅览数据,实现信息的共享。”来自质量管理委员会的肖华丽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质量工作的信心。
在分析检测中心,像周靖东、王清玲、陈露这样的年轻人随处可见,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付出着,对于他们来说,每日的质量报表上没有不合格品、得到顾客满意的反馈才是最欣慰的事情。而对于去年6月份才刚刚开始试车运行的“年轻”的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来说,所有新鲜血液的汇聚都将会成为走向更加美好明天的中坚力量。
在这里,记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流的实验设备、先进的管理模式、爱岗敬业的人们,更多地体会到的是一种对质量工作的执著信念和孜孜追求,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和追求,该公司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一次试车成功,生产出了合格的聚乙烯、聚丙烯等终端产品;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和追求,该公司完成了11项产品企业标准的起草备案工作,全面加强了工艺质量管理;也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和追求,该公司通过煤油气组合利用年减少排放435万吨。同时,建设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实现了渣不落地、烟不升天的环保目标。
图为该公司分析室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