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计”出万丈豪情 “量”出乾坤巨变

  • 发布时间:2015-01-26 09:33:45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杨 蕾

  自主研制国家计量基标准426项、有证标准物质1270种,实现测量能力国际互认1224项,国际排名升至亚洲第一位、国际第四位,近80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工程院院士2人、硕士以上占专业技术人员52.07%……

  这一串串数字在中国计量科技的发展史上熠熠生辉。从建国初期的白手起家到成长为“共和国的宝贝”,60年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朝着新中国计量科研金字塔塔尖的位置风雨兼程、砥砺前行。中国计量院人用他们科技兴国的理想追求、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的品德风范,在“计量”的方寸之间书写着中国计量科技发展的乾坤巨变。

  一片空白一窍不通

  一根320mm长的铂铱合金营造尺、两个不锈钢千克砝码、几架天平、几个标准电阻和标准电池、若干古代铜衡器和量器。这就是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从旧政府手中接管过来的所有度量衡标准。

  衡量一个国家计量事业发展水平的标准很多,最具说服力的就是这个国家研究建立计量基准、标准和解决国民经济中重要测量问题的能力。

  百废待兴,百偏待正。新中国的计量科研人员们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

  1953年,第—机械工业部筹建检定所,那是—个仅有4间恒温室、40余人的小单位。与此同时,中国计量院在当时还是—片农田的北京和平里开始动工建设。

  1955年国家计量局成立,中国计量院也开始前期工作。

  当时,我国经济百业待兴,计量技术状况远远不能适应建设新中国的需要。为了解决经济建设的急需,集中了以—机部的长度计量标准、电力部的电学计量标准、冶金部的热学计量标准分别作为临时国家计量标准。在没有国家基、标准的情况下,中国计量院开始了创业之路。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新中国,伴随着国家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启动,计量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上世纪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计量基、标准体系和科学研究从无到有的创业阶段。到上世纪70年末,我国的基、标准已初步形成了长度、热工、力学、电磁、无线电、时间频率、光学、放射性、化学、声学10大计量学科,基本满足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不辱使命功不可没

  “奥运”,“计量”。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词,在2008年的新闻报道中却被频频紧密联系在一起:《奥运会场馆几何量参数测量与验收关键技术研究》规范了场馆几何量参数的测量方法;《奥运食品中违禁药物检测急需标准物质的研制》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成功研制出34种标准物质,为我国奥运食品兴奋剂检测提供了一把“标尺”;《奥运场馆辐射安全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为奥运场馆辐射安全检查测试系统中的行包安全检测仪和放射性危险物品探测器提供量值溯源和现场检测,把住了奥运安全的大门……高质量的奥运离不开高水平的科技支撑,在北京奥运会这个大舞台上,计量科技为世人奉献了同样精彩的“表演”。

  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服务,是祖国和时代赋予中国计量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为嫦娥探月专用器件提供计量测试;为“神七”发射助推火箭的燃料罐容积进行现场测试,确保火箭飞行时间和安全;为北斗定位提供铯原子喷泉钟,为其提供准确的时间频率保障;为西气东输解决天然气能量计量的关键技术难题;为三峡工程解决水大流量准确测量问题;“5.12汶川地震”,中国计量院临危受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食品安全应急分析技术资源库”,编入国家《抗震救灾应急分析测试技术手册》……

  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就是中国计量院发起科研冲锋的号角。60年来,中国计量院自主研制建立了覆盖几何量(长度)、热工、力学等10大计量领域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标准物质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全方位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近年来,中国计量院持续瞄准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事业以及民生计量对计量科技的新需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纳米、节能环保、食品安全、健康医疗和国防建设等新兴计量领域开展计量科技研究,相继取得了一大批新的科技成果。三峡工程、探月工程、移动通信、卫星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母建造……想当年,连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的尺寸都无法达到计量标准的统一;看如今,计量正在祖国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保驾护航,中国计量院不辱使命,功不可没!

  瞄准最高永不停息

  2014年8月7日,从中国计量院传来喜讯:由该院研制并运行的“NIM5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钟”通过评审,被接收为国际计量局认可的基准钟之一,将参与驾驭国际原子时。这标志着继法、美、德、意、日、英、俄之后,我国成为第8个得到国际计量局认可参与驾驭国际原子时的国家,在国际标准时间的产生过程中不仅具备了话语权,更具备了“表决权”。

  另一项由中国计量院专家历经20多年完成的科研项目——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不仅解决了一系列国外尚未提出过的技术难题,而且使该基准的准确度比国外最好水平还高出10多倍,并在由国际计量委员会组织的关键比对中得到证实,水平位列世界第一。

  2017年,中国计量院还将迎来全球绝对重力仪关键比对的世界各国比赛“队员”。这是国际绝对重力仪比对举办30多年来,主导实验室和比对地点首次移出欧洲。赢得这一重要国际比对的主办权将大大增强我国在国际相关科学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在世界计量科技的璀璨星空中,中国计量院正在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耀眼明星。

  针对时间频率、质量和温度等国际单位制可能发生重大变革以及国际计量科技发展热点问题,中国计量院全面启动了《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现代计量基准研究》和测量能力提升等研究课题,取得了可喜成果,得到国际计量界的高度关注;

  在时间频率、电学、热工、长度、力学、光学、电离辐射、化学等计量领域多项测量能力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实现测量能力国际互认1224项,国际排名第4位、亚洲第一位;

  代表中国在国际计量局签署《国家计量基(标)准互认和国家计量院签发的校准与测量证书互认》协议,确保我国量值的国际可比性和溯源性,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计量保证;

  与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计量院签署合作协议,在重点领域开展的高水平合作取得多项成果;

  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计量组织的活动,作为全球18个国家成员之一,派员担任国际计量委员会委员,参与国际计量组织领导机构的重大决策,在国际计量重大事务上发出中国的声音……

  作为中国计量的最高科研机构,近年来,中国计量院正朝着世界计量高精尖领域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拥有过硬的原始创新能力、在国际计量界为国家争取更多话语权,这是中国计量院永不停息的追求。

  环境一流人才济济

  北京东城区马大人胡同27号,一个约200平方米的四合院——这里就是新中国计量科研开始的地方。建国初期,科研条件非常简陋。彼时,实验需要恒温室,工作人员就在费尽周折买来的一个被淘汰的旧制冷机的基础上,建起了新中国计量实验的恒温室。

  今非昔比。如今,中国计量院昌平院区已成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一流实验基地。一批具备隔震、恒温、恒湿、洁净、屏蔽等实验环境条件的高精密测量实验室拔地而起,为进行计量基础前沿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好的环境必将吸引优秀的人才。截至2014年,中国计量院在职职工74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研究员75人、副研究员330人,154人具有博士学位,186人具有硕士学位,硕士以上人员占科技人员总数52.07%。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中国计量院始终把培养计量科技人才作为国家院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中国计量院加大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力度,确立了专业覆盖面较强的12个团队为首批科技创新团队;组建了由164名计量和产业专家参加、覆盖14个专业领域的首届计量咨询组;组建了由国际国内计量界顶尖专家组成的计量咨询委员会,为计量科技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招收培养硕士生、联合培养博士生、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每年选派技术骨干赴先进国家计量院中长期工作、培养高层次人才后备队伍……如今,中国计量院已经形成了一支专业齐全、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人才队伍,并完善了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了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计量科技创新发展人才体系。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着力培养自己的创新人才的同时,中国计量院还积极与各省、市计量院所开展多领域的项目合作及人才培养等全方位的计量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国家院的引领作用,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推进全国计量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

  从建国初期集中各部门的计量标准作为临时国家标准,到成为我国基、标准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每年为社会提供20余万台(件)仪器的量值传递与溯源服务;从主要依靠前苏联和东德的帮助,到自主创新,在国际最前沿、最尖端的量子计量研究方面取得比国外最好水平还要高出10倍的重大突破;从最初单一的计量检定,到近80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基础性、前瞻性、综合性研究;从马大人胡同不足200平方米的四合院,到如今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精度实验室;从远远不能适应建设新中国的需要,到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以及食品安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大众健康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检测技术服务……正是中国计量院几代计量科技工作者60年如一日的忘我奉献,造就了中国计量科技的腾飞和今日的辉煌。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