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山珍地宝”走出大山

  • 发布时间:2014-12-01 09:34:21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李明智 本报记者 吴 彬

  红彤彤的西林沙糖桔、花溜溜的西林麻鸭、金灿灿的西林姜晶……一个个曾深藏于广西西林茫茫大山中的“山珍地宝”,通过地理标志保护的大舞台,如今打响了名声实现了产销两旺。

  2013年,通过发展沙糖桔、麻鸭等特色种养,西林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89元。曾经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山民们建起了“金桔楼”,办起了标准化养殖场,并通过出口姜制品,换回一笔笔沉甸甸的外汇。

  “这一扶贫模式可以复制。”带队对口西林扶贫的广西质监局局长陈鸿起表示:“扶贫需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喊口号、等靠要等陋习,积极发挥质监部门优势,为百姓送标准、送技术,将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作为振兴生态农业、加快边远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产业来抓,发动当地民众自主创业,用活手中的地理标志保护‘金匾’,走出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

  曾经,西林是个毫不起眼的地方,位于广西最西端,与云南、贵州接壤,“一肩挑三省”,深藏瑰宝于茫茫大山之中,一度以穷出名。西林县委书记黄建南自豪地说:“以前贫困是西林的标签,但是现在,以沙糖桔、麻鸭为代表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我们的金名片。”

  打造样板 沙糖桔标准化种植甜遍西林

  云贵高原余脉,土岭连绵、沟壑纵横,这里是广西西林。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当地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疏松、湿润且肥沃,是小有名气的“沙糖桔之乡”。这里种植的沙糖桔,各项理化指标相较其他产区营养更丰富、味道更香甜。

  过去,良果深藏大山中,生产管理粗放,品质难以保证,受交通运输、品牌影响等多方面条件限制,销售辐射范围窄,价格低廉,一公斤沙糖桔收购价常年徘徊在3元左右。

  “以前有不少云南、贵州客商慕名前来收果,一些果农在沙糖桔还没完全成熟的时候就着急卖了,也有的混杂其他产地的沙糖桔出售,影响西林沙糖桔名声不说,还压低了收购价格。”以往“沙糖桔之乡”走过不少发展弯路。

  为破解西林沙糖桔发展困局,创新扶贫路径,广西区、市、县三级质监部门与西林县委、县政府共同努力,2012年为西林沙糖桔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开启了西林沙糖桔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的大幕。

  几年来,西林县共投入近3000万元扶持沙糖桔产业发展,并制定“优果工程”、种植补助、贷款贴息等一系列惠农激励政策,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由质监、农业部门牵头,做好技术支持,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水果品质。

  58岁的果农王丽萍从2002年开始种植沙糖桔,从当年种植不足0.3公顷,发展到现在管理一座挂果面积近0.67公顷的标准化果园,她觉得越干越起劲,一点不觉得辛苦。

  “标准化种植好啊!”王丽萍说,以往种沙糖桔“果树随着山势走,收成看着天气来,一遇到冰冻、病虫害就要倒霉”。质监工作人员带着他们学习西林地方标准《无公害食品—沙糖桔栽培技术规程》,手把手指导按照高海拔无公害标准化水果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规划果园建设、改造低产林,按时按规范除草、修枝、采果,“农民省时、省力,还不用操心挂果和果子质量”。

  果品好,搭乘地理标志保护快车,自然不愁销路。目前,西林沙糖桔每公斤市场价格为4年前的3倍。王丽萍去年种果收入10多万元,最近她正在叫两个在外打工的孩子回来种果:“两个年轻人,一年到头在外面,还没我这个老太婆赚得多。”

  在高产值激励下,西林沙糖桔标准化种植模式得到全面推广,全县水果种植年产量5万吨,产值超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西林种植沙糖桔致富家庭已达万户以上,年收入最高的已达100万元。农民们真心感慨:“种沙糖桔,就是种金果,收金钱。”

  创新机制 探索麻鸭开发保护新道路

  “5年前,本地人都很难吃到纯正的西林麻鸭。”

  西林麻鸭,食客口口相传的“广西第一鸭”,其作为广西小麻鸭的种源鸭,因母鸭多麻花色而得名,体小肉香、高蛋白、低脂肪、无膻味,一直被当地奉为待客送礼的上品。

  (下转2版)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