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5日 星期天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话说 “找死型消费”

  • 发布时间:2014-11-06 09:36:24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话说

  “找死型消费”

  □ 林 鸣

  说起社会上的“另类消费”,我们知道,有寻求刺激的、有标新立异的、有为吸引眼球的……可是,有“找死”的吗?这个还真有。

  卫生防疫部门告诉我们,平日市民食用的家禽家畜肉类产品,都是经严格检疫后投放市场的。而某些来路不明的野味就不一样了,它们可以说就是“餐桌上的恐怖分子”。这是因为,野生动物可能患有多种疾病,其心脑、血液及肌肉中含有病毒、寄生虫等。通常情况下,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的病原体不会传染给人类。当人类破坏其生存环境或捕食它们时,就有可能感染上狂犬病、结核、鼠疫、炭疽、甲肝等疾病。而且,不仅由于接触和食用可能感染疾病,在猎杀、运输、销售过程中,野生动物所携带的病原也会传播扩散。

  尽管如此,贪婪食客从未管住自己的血盆大口。南方某省一位领导曾经诙谐地说,候鸟都不敢飞过他们的城市,因为一旦落下来,就会掉进市民的汤锅里。显然,这种“诙谐”很无奈。

  归纳人类的餐饮史,吓人的例子真不少——人类在与各种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发现,曾有多种伤及人类的有害病毒源自野生动物。1988年,上海市发生罕见的甲型肝炎,经查是毛蚶携带的甲型肝炎病毒所致;1998年,某些国家尼巴病毒暴发,结果查明,这种人畜共患病的病毒宿主是狐蝠。还有疯牛病、狂犬病、猫爪热、鼠疫、禽流感等,都是人畜共患的疾病。专家表示,食用野生动物最大的危险就是易患人畜共患病。目前世界上已经明确的人畜共患病大约有200多种,比较严重的有89种。其中包括细菌类、病毒类、真菌类、寄生虫类、衣原体类、支原体类等。我国目前基本能确定的人畜共患病有大约90种。

  专家解释说,病毒也是一种生物体,而且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生命体,它需要附着在别的生命身上,否则自身无法生存。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病毒从一类物种跑到其他类物种身上时,由于新的宿主对它没有控制能力,就会导致病毒大暴发。SARS病毒就是从果子狸身上“跑”到人类身上,因而导致了整个疫病的流行。又比如艾滋病病毒在自然状况下是储存在某些非洲的灵长类动物身上,这些灵长类动物本身并不发病,但由于人类和这些灵长类动物之间发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使得病毒“溜”到人类身上。再比如新近猖狂的埃博拉病毒,有专家也曾验证其是由于人食用或者接触野生动物,使得这种危险病毒在人类王国肆虐。由此看来,健康专家提出的“管住嘴,迈开腿”,不妨改为“管住嘴,保住命”。

  当下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那句流行语“不作死不会死”。然而偏有老饕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不惜用生命和健康实践着这句话。追根溯源,如果不去干扰大自然,病毒本身是不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的,这就也印证了那句“相安无事”的老话。正是由于人类动了贪念,盲目地破坏生态平衡,滥捕滥食野生动物,故意混淆搞乱食物链,于是导致了灾难的发生。有环保组织曾经说过,根据这部分嘴馋人士的“杰出探索”,姑且命名其“找死型消费者”吧。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