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的贵州样本
- 发布时间:2014-10-31 10:34:48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 欧阳维民 刘 艳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语出《周易》,据说这就是贵州省余庆县县名的由来。余庆位于黔中腹地,遵义东南端,县域面积1623.7平方公里,辖9镇1乡,69个村(居、社区),总人口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28万人,总耕地面积28.74万亩,是典型的西部山区农业县。
余庆县是“四在农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源地,也被列入西部山区新农村建设服务标准化试点县并获得成功,由遵义市普及,进而推广到全省。2014年4月,国家财政部、国家标准委联合下达首批21个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项目,批准贵州省余庆县、凤冈县、盘县、丹寨县、乌当区和贵安新区等6个单位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贵州成为全国试点最多的省份。
四在农家 最初的美丽梦想
2001年,余庆县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中,顺应农民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需求,率先在全县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所谓“四在农家”,即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这就是余庆县最初的美丽梦想,而富是发展,学是追求,乐是安康,美是和谐。
该县通过“七个一”和“五通三改三建”,把创建活动落到实处。“七个一”即帮助农民找到一条致富增收的路子,家家户户有一幢宽敞整洁的住房,有一套家具和家用电器,安装一部家用电话,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有一间卫生厨房和厕所,有一种以上健康有益的文体爱好。“五通三改三建”即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改居住环境、改厕、改灶,建文化广播室、对外宣传栏、体育娱乐场所。单位捐助水泥等部分建材,干部带领群众投工投劳,因地制宜改变农村屋内外环境。柴灶改成沼气灶,厕所改成水冲式,石块垒砌乒乓球台和花坛,平整后的打谷场竖起了篮球架。村寨、乡镇之间的演讲比赛、文艺汇演、体育比赛成了农民常盼常有的赏心乐事。
今年7月,贵州省质监局局长张伟力率员到余庆县调研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标准化工作。张伟力表示,余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扎实、氛围浓厚、体系完整,标准化建设富有成效。特别是2006年以来,余庆县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要求,以“富学乐美”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以“五心教育”促进乡风文明,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拓展创建领域,以社会管理创新深化创建内涵,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他要求全省质监系统要按照省委建设美丽贵州的总要求,进一步明确标准化推进目标;结合试点县建设,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形成合力,创建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参与、城乡融合、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标准创建 成功的美丽尝试
据介绍,余庆县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时期,标准化建设构想逐渐形成。在建设过程中,把标准化理念融入了从统一房屋建筑为黔北民居格调、改灶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厕治理脏乱的标准化村庄整治工作。在标准化的助推下,该县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社会治安综合管理——“长安杯”等50余项全国性殊荣。为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理论内涵,巩固创建成果,总结和推广创建经验,在质监部门的指导下,2011年10月,余庆县委、政府申报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西部山区新农村建设标准化试点项目获国家标准委批准。
贵州省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余庆西部山区新农村建设标准化试点项目是一次积极的尝试,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此举走在全国前列,在当时并没有太多的成功经验可借鉴。该局党组对此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省局分管标准的领导为组长、贵州省标准化院及市县两级标准化职能部门参与的工作指导小组进行帮扶指导。该局先后多次牵头组织召集贵州省标准化院、遵义市质监局和余庆县质监局等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就余庆县新农村建设国家级服务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相关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就项目的实施方案、标准体系框架、评价指标体系等关键事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讨论,并明确将全力对余庆县提供标准化业务指导与帮扶。
余庆在推进新农村标准化建设中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成功构建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标准体系,标准体系涵盖了68项基础标准、23项基础设施建设标准、33项社会管理标准、5项生态环境标准、65项产业发展标准及4项体系考核评价标准共计198项标准。
在2012-2013年项目实施期间,该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标准化示范试点村共44个,采取试点示范和整体推进的方式,用标准引领全县社会、经济 文化的全面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2013年,在经济建设方面,该县实现生产总值445362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全年农村人均纯收入6931元,比上年增长12.8%。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交通运输、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环境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黔北民居建筑、敖溪古司文化建筑别具一格。在社会管理和服务方面,“平安家庭”、平安村寨”等的创建使农村基层平安建设覆盖面达96.8%。体系标准中的DB520329/T SH3.3.6-2013《矛盾化解在基层工作规范》基层矛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经验得到国家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在社会保障方面,保障体制不断健全。DB520329/T JJ2.4.7-2013《四在学校建设规范》、DB520329/T SH3.2.8-2013《乡镇养老院管理服务规范》,为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解决了后顾之忧。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加快了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档次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县无公害基地认证330公顷,产出增值均在5%以上。
2013年11月,受国家标准委委托,考评组到该县对西部山区新农村建设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进行考核评估,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大美乡村 可见的美丽未来
据介绍,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2013年,贵州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即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要求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向乡镇以下延伸,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硬件支撑,力争用5到8年时间,建成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
2014年4月,国家财政部、国家标准委联合下达首批21个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项目,批准贵州省余庆县、凤冈县、盘县、丹寨县、乌当区和贵安新区等6个单位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贵州成为全国试点最多的省份。而余庆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西部山区新农村建设标准化试点通过国家标准委的考核,对贵州乃至西部省份的新农村建设都极具指导意义。
“四在农家”,富在首位。如何让农民增收?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诘问。余庆利用丰厚资源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让农田不仅能生产粮食,还能发展二产、三产,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该县引进湖南白沙集团、成都苗夫现代苗木科技、向前进生态食品等相关企业20余家,不断把产业链拉长,使传统农业向休闲观光、养生农业发展,实现乡村农业、工业、服务业互动共融。
小青瓦、白粉墙、雕花窗、坡屋面、转廓楼的特色民居是“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中最明显的特点也是标准。全县已建设了800多个生活宜居、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小区。不光有水墨一样的民居,美丽乡村还要有与之相衬的“软”环境。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乡村村民通过10多年四在农家的创建,享受到了做饭不要柴,吃水不用抬,车子开进院子来,走亲访友不脏鞋的市民待遇。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社会管理经验,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并批示全国学习,如今“长安杯”已收入囊中。
除了“三不出一不交”社会管理手段,该县还通过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感染山区人民。它宛若星星之火,从余庆到遵义,再到整个贵州,全国道德讲堂也收录了它的经验,至善的余庆如今也是多年的全国文明县城。
贵州省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综合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等方面,靠一个西部山区新农村建设标准体系并不能完全解决美丽乡村建设的所有问题,因此需要就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开展系统性研究,制定出台一系列的标准作为支撑。下一步,该局还将开展标准体系研究和重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使美丽乡村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并以美丽乡村建设规范为基础,加快研究构建涵盖贵州省乡村和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体系,为建设“美丽贵州”做好标准支撑。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