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三个第一”折射农区畜牧业变革

  • 发布时间:2014-10-17 19:32:22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孙业文

  蓝天白云下,一排排标准化圈舍大门敞开,四周通透,门外的活动场周边栽着柳树、种着花草。一群群羊在圈舍内或活动场树荫下,悠闲地或站或卧。每栋圈舍都有醒目的绿色标志,上面写着:“中央财政现代农业肉羊生产项目”。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新民村五组,富川养殖科技公司在这1018亩沙荒地上建起国家级现代化肉羊养殖示范园,公司自筹资金1.2亿元,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投入1200万元,目前存栏4万只,设计规模是存栏20万只、年出栏50万只。

  从2008年以来,在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引导带动下,巴彦淖尔市推行肉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开启一场农区畜牧业的变革。

  截至去年底,全市肉羊饲养量达到1897万只,其中出栏1005万只,居内蒙古之首,并创下全国地级市中的“三个第一”:饲养量第一、常年育肥出栏量第一、四季均衡上市量第一,工厂化、规模化、品牌化、循环经济建设也名列前茅。

  条件得天独厚

  初秋的巴彦淖尔,遍野是玉米、向日葵,绿黄相间,生机盎然。

  这片大地位于内蒙古西部,黄河“几”字弯上,这里的河套平原是亚洲最大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全国三大灌区之一。全市现有耕地1100万亩,是国家重要粮、油、糖、瓜果、蔬菜商品生产基地和优质牧草优势生产区域,发展农区畜牧业的饲草料来源充足。

  这里的农牧民有养羊传统,从畜牧业取得的收入70%多来自养羊。这里的羊能够常年发情、四季出栏,大多两年产三胎,比牧区的羊高产。前几年,巴彦淖尔还培育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羊品种——巴美肉羊,养殖效益高,适合农牧区舍饲半舍饲养殖。

  可以说,巴彦淖尔肉羊产业的发展条件是得天独厚。但是,基础设施简陋、养殖观念落后等,又严重制约着肉羊产业发展。

  在临河区狼山镇福增村六组,记者看到,几乎家家户户的庭院都是羊圈,搭着简易的棚子,有的用砖垒,有的只是扯起一块篷布。

  在五原县复兴镇民生村二组,张海军过去养10来只母羊,土坯、木头搭的羊圈不保暖,每年冬天羔羊冻死不少,最多时能有一半,人也跟着遭罪。

  复兴镇党委书记刘永刚说,民生村二组养羊基础好,几乎家家户户养,但养殖标准不高,圈舍不齐备,死羔率、淘汰率比较高。

  三退三进上规模

  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小区、进入规模、进入市场循环。标准化规模养殖成为巴彦淖尔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民生村二组去年依托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协调银行贷款,建起养殖小区,组建合作社。新建的85栋标准化棚圈,每栋造价1.4万元—1.6万元,财政补贴0.6万元。

  张海军建了5栋棚圈,都装上摄像头,冬天接羔时再也不用经常出来,羔羊也没有冻死的。他买了200只基础母羊,以后还要增加。

  刘永刚说,标准化棚圈干净卫生整洁,保羔等饲养规范,技术好推广,老百姓本身有需求、有基础,财政资金一投入马上就形成了规模。以前,民生村二组一年出栏七八千只,去年冬天棚圈使用以来到今年7月底就已出栏8900只。

  福增村六组成立的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按捺不住,正在村边建养殖小区,总投资6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00万元。合作社理事长杨有会说,建起养殖小区,环境污染、疫情等都好控制,以后还打算建冷库和肉联厂。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101个养羊专业村、77个养殖小区、86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同时,“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促使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位于乌拉特前旗的谷林农业科技公司,采用了其他旗县区已经成型的“放母收羔”模式。公司负责人张钧介绍,公司把母羊提供给农户养,一年回收一只羔羊,由公司集中育肥,3年后母羊归农户所有。这一“户繁场育”模式,解决了农户资金缺乏的问题,也使公司有了稳定的羊源,而且在育肥环节能够很好地控制羊的质量。

  让龙头高高昂起

  草原宏宝食品有限公司最早是搞肉羊屠宰,近几年其产业链条每延伸一步,都得到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的支持。

  2008年,屠宰厂都在抢羊源,草原宏宝公司想建自己的肉羊繁育场,正好赶上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开始实施,申请到项目补助200万元,占总造价的近1/3,建起肉羊养殖基地,设计规模是年出栏6万只。接下来的两年,又申请到项目补助600万元,建起两个较大规模的肉羊养殖基地。

  养殖基地建起来,羔羊又不够,于是该公司决定建基础母羊养殖小区,在未来3年内计划投资3亿元,建设60个养殖小区,每个小区存栏2500只,形成年存栏15万只基础母羊、出栏45万只羔羊的规模。今年,已为此申请项目补助1090万元。

  该公司还要种草,形成全产业链。2008年,它的销售收入是1亿元,2013年达到4亿元,目前已拥有存栏20万只、年出栏60万只的养殖能力,年屠宰分割60万只的生产加工能力。

  “巴美养殖·名羊天下”,大广告牌矗立在五原县巴美养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门前。公司董事长赵焕军从2001年开始养羊,到现在投入了4.2亿元,其中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补助有2000万元,达到年出栏15万只能力,新建的屠宰厂年底达产后加工能力将达到15万只。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12家万只以上规模肉羊养殖企业、3个综合示范园区、53家屠宰加工企业,年设计加工能力1200万只。

  新理念新气息

  在国家级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大楼,内蒙古羊畜产品交易中心已经运行,到9月底累计交易1260万元,与120家交易商签订了入市交易合同。

  据介绍,这是国内第一家羊畜产品类大宗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临河区财政为其注资3000万元,预计今年交易额达到5000万元,三五年内达到100亿元,目标是要建成自治区乃至国内领先的肉羊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形成全国性羊畜产品交易“巴彦淖尔指数”。

  随着肉羊产业的发展,新的理念、现代气息在巴彦淖尔不断涌现。

  草原宏宝公司在准备上市,内蒙古河套农牧业技术研究院也在公司内挂牌成立,临河区财政投入1600万元扶持资金,力争发展成为自治区肉羊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

  在巴美养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赵焕军展示他的循环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将草原的优质牧草与当地的农作物秸秆、油料粕、番茄渣等作为原料,加工成肉羊全混日粮,又将羊粪尿进行沼气发电,补充园区用电,再把沼渣、沼液、羊粪与当地的腐殖酸、磷矿粉混合发酵,制成有机肥。

  赵焕军说,这一模式将复制到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再造一个与目前规模相当的肉羊养殖基地。公司周围的巴美湖已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还将建设国内第一个以羊产业、羊文化为核心的羊博园。

  选准撬动支点

  最早从临河、五原开始,到今年巴彦淖尔所辖7个旗县区都被列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范围,大力发展肉羊产业。从2008年到今年6月底,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投入资金3.57亿元,全市肉羊产业完成总投资14.3亿元。

  财政作为项目牵头部门,注重财政资金撬动支点选择的科学性。在投入方式上,采取先建后补、民办公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现代化示范养殖基地、标准化养殖小区和家庭牧场的棚圈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配套设施和改造。其中,已经累计安排943万元专项奖励资金,鼓励大户向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模式发展,快速形成示范效应。

  同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尽量向肉羊产业倾斜。各级财政资金主要用于羊舍棚圈、储料库、储草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企业和养殖户自筹资金用于防疫室、配种室、消毒室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及购买种羊、饲草料加工机械等。

  市、旗县区两级政府相继出台扶持规模化养殖的政策、奖励办法,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例如,巴彦淖尔市政府2011年出台意见,提出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以奖代补,支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业发展。

  乌拉特前旗今年对肉羊杂交繁育园区每个补贴96万元,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每个补贴35.6万元。

  五原县政府出台意见,提出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培育一批肉羊养殖示范社示范户、建设一个万亩肉羊养殖园区、引进一个实力雄厚带动作用明显的加工企业和扶持组建一批肉羊专业合作社,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采取先建后补和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贴和奖励。

  目前,全市肉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5%以上,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中来自肉羊产业的有1970元,30%以上耕地实现为养而种,农区秸秆及辅料转化率达到90%。肉羊产业已经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巴彦淖尔市已制定2014年—2016年新增出栏1000万只肉羊的发展规划,围绕“扩量、提质、增效、绿色”,力争形成完整的优质肉羊生产体系和肉羊标准化、产业化生产链条,建成全国最大的区域肉羊基地。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