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质量不只是“经久耐用”

  • 发布时间:2014-10-10 09:31:57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本报记者 何可

  “你换手机是因为它坏了吗?”9月16日,参加全国质量月质量发展与创新论坛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可靠性首席专家任占勇,在会议间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抛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问题。

  无需多言,大家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它与论坛的主题——“质量发展与创新”又有什么关系呢?“根据现时代的消费特点,生产技术必须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定制化的需求。”任占勇解释道。

  以往,消费者对于消费品质量的需求是“经久耐用”,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消费观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产品的功能革新或者外观的美化程度都会左右消费者对消费品价值的判定。生产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课题:很多被消费者淘汰的产品并不是由于材料崩溃和结构的故障。

  “在这种经济形势下,诞生了一个新的商业产品概念——消费生命周期。”任占勇说,“经久耐用”这个传统的质量定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为这种设计理念势必会造成产品研发和制造成本的增加,可是增加的成本消费者却感觉不到。举个例子来说,被设计使用寿命为10年的家电产品,到5年的时候就差不多被淘汰光了,此时,成本就变成了浪费,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浪费就等于丧失成本优势。

  在任占勇看来,如今质量已经具有了全新的内涵,是一种能够满足定制化、定时化需求的可靠性设计。

  无独有偶,把质量和创新这对概念“捆绑起来”研究的还有华为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刚认为,质量的创新,离不开科技的创新,而另一方面,科技的创新也不是孤立的,尤其对企业而言,它是建立在良好的管理体系、可供应用的产品平台、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之上的。

  毋庸置疑,我国技术创新带动了产品质量的明显改善。目前,许多产品的质量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高铁、核电等领域质量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制造”在质量的支撑下畅销全球,中国质量成为中国装备走出去的底气。但质量的提升在哪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任占勇就指出,中国质量发展的羸弱之处在于“基础材料创新力不足,导致质量提升持久动力较弱。”

  “好质量不是用出来的。”这是质量管理界的一句名言。举例来讲,一款产品存在缺陷,如果在早期发现,消除缺陷的成本可能是一块钱;但是到了晚期,产品已经流向客户,再来消除这个缺陷,其成本可能是百倍、千倍。“好的质量贯穿于研发、生产的全过程,华为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恰恰印证了这一点。”李刚说。

  长期以来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新的动力、新的优势亟待打造,中国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弱,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上,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都存在不少需要改进之处,更需要注入质量的活力、创新的动力。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近日亦在首届中国质量大会上公开表示,续写中国经济的精彩故事,必须在着力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以质量的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

  近年来,有许多新兴的技术领域,能够对质量的发展与创新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比如说大数据、工业4.0的概念。德国长久以来以高质量形象出口机电产品、电子产品等,其工业4.0的战略便功不可没,在该体系下的各个环节就是应用互联网技术,将数字信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可视化,将生产工艺与管理流程全面融合,由此生产出智能产品,而且在这个体系中,产品的质量是可追根溯源的。而在美国东北大学教授萨加尔的眼中,大数据分析技术同样可以在生产制造、仿真分析、风险管理、质量管控等方面发挥作用。

  随着产品的制造越来越复杂,过程控制和可靠性研究对于系统地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意义越来越重要。任占勇说,可靠性是产品的一项重要质量特性,《质量发展纲要》中提出了要加强产品可靠性设计,提升可靠性水平,促进我国产品质量由符合性和适用性、高可靠性转型。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