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细搜索识别网络谣言

  • 发布时间:2014-09-23 14:30:29  来源:今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孙业文

  从上周五开始,微信朋友圈流传一则消息称,本市红桥区出现大量吸毒者夜间碰瓷,西于庄、凯莱赛、本溪路、佳园里等地已有30多部车的司机“被坑”。记者向公安部门求证获悉,近段时间以来,上述路段并没有碰瓷案件发生。公安红桥分局民警边志强提示市民,遇到网络传言,应谨慎甄别,不要轻易转发,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网络上的谣言大致有以下几种:丢孩子、某地发生恶劣违法犯罪,公安部门将开展严厉执法活动等。有些类似“丢孩子”、“得重病”的传言,都会写明儿童丢失及病人住院的地点及相关亲属手机号码,银行账号。此类网络传言,只要对文中涉及的当事人特征、电话号码、账号等进行搜索,便可搜索到很多除“案发地”不一样,其余情节基本相似的消息,这明显就是网络谣言。

  一些网络谣言会在措辞上比较夸张,比如被侵害者的数量、犯罪手段的恶劣等。之所以使用夸张的措辞,主要还是因为消息有漏洞,发布者为掩盖漏洞,分散阅读者注意力而故意为之。像“红桥区出现大量吸毒者碰瓷”的传言,吸毒本身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吸毒者怎么会在碰瓷之后还告诉被害人自己是吸毒人员呢?谣言中涉及的内容本身就违背生活常识。

  对于一些诸如公安机关要开展统一行动查处某些违法犯罪的消息,市民看到后也应该仔细鉴别一下。看看所提到的违法行为和对应的处罚标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对于执法者单位、职务、职权的描述是否准确。本身就具有法律漏洞的传言,很可能就是谣言。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