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照顾”好一栋建筑
- 发布时间:2014-09-19 09:33:51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 金 真
近两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下行趋势逐渐显现,不少嗅觉灵敏的商业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提高建筑的管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向绿色建筑转型。望京SOHO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个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的建筑,在施耐德电气提供的创新能效管理技术支持下,总体获得节能量36%,碳排放低于北京市同类建筑标准44%,节能增效成绩显著。“由‘卖房’向‘租房’转型之后的SOHO中国,未来自持物业将达到200万平方米。1平方米的年平均能耗大约是2500千瓦时。稍微降低一点建筑能耗,就能为企业节约大量的能源成本。”参与该项目的施耐德电气全球解决方案事业部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服务总监刘笑天这样评价能效管理的意义。
绿色、智能成主流
当前,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现在的3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曾指出,在我国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中,95%属于高能耗建筑。面对严峻的事实,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推广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从政策层面鼓励企业建造环保、低碳、绿色的建筑,并在建筑领域掀起一阵“绿色”风潮。
此外,不少站在转型“路口”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持物业比重增加,由买房变为租房。企业基于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能源成本等多方面考虑,迫切需要通过各种先进的智能手段、高效的管理方法降低建筑能耗。“创新能效管理技术,已经成为不少建筑企业发展的新动力。”刘笑天表示。
在利好政策引导、房企降耗诉求等多种因素的驱动下,智能、节能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建筑市场发展的主流趋势。
节能增效的典范
绿色风潮席卷整个建筑业,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能源管理企业展开密切合作。
去年10月,施耐德电气和SOHO中国联手打造“SOHO中国节能中心”。这是施耐德电气参与研发的业内首个商业综合体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可持续节能增效,不能仅靠高能效设备,还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MRV体系(可测量、可报告、可核证三原则),为其提供专业服务。我们扮演的角色类似医生,只是我们的对象变成了一栋栋建筑,我们很多时候在给客户检查系统时,都是穿着工作服去风道里测试。”刘笑天这样给团队定位。
为此,施耐德电气为SOHO中国提供了以下解决方案:使用业内首个基于云架构的施耐德远程能源管理系统和3D渲染引擎,展示设备、能源和环境信息,提升公众展示宣传形象。首次整合了楼宇信息模型和能源管理系统,为物业管理者提供整个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控制。结合能源专家咨询服务,帮助用户优化能源成本,增强楼宇的运维效率。通过大屏幕以及业内首个基于移动应用的能源管理APP,展现能耗、空气质量、环境舒适度数据,并定期在社会媒体网络上进行发布。
而SOHO中国也从这个增效解决方案中,树立了能源管理层级结构,优化了能源管理成本。
刘笑天表示:“房子是有生命的,其人气和负荷从无到有,都是一个过程。周遭的环境信息比如四季变化、温度变化等,会让房子也发生变化。你‘照顾’一栋楼,需要像对待一个人。这样,它就会像对待一个人一样来对待你。”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