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生态经济的『云阳密码』

  • 发布时间:2014-12-11 02:29:45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邓俐

  全国文明县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区……近年来,重庆市云阳县将这些国家级金字招牌一一揽入怀中。

  今年5月,云阳又摘取了一块闪亮的招牌——云阳县城整体(三峡梯城)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

  幸福宜居的云阳是如何创建的?

  近日,记者走进云阳,探寻其“立足生态涵养功能定位,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县”之路。

  生态农业,增绿与增收齐头并进

  “原来,我家种苞谷、红薯,只能维持温饱。现在种了3亩纽荷尔,每年纯收入有1万多元!”黄石镇中湾村3组组长魏光兴喜笑颜开地告诉记者。

  除了柑橘,魏光兴还在林下套种了红苕、花生、芝麻等矮秆植物,自家吃不完还可以拿来卖,又增加了一笔收入。

  “家电都置办齐了。”魏光兴说,他家的房子也在2011年翻修一新,变成了三层小楼。

  类似于魏光兴的,在中湾村可不止一家。村支书蒲志云说:“我们全村675户,种柑橘的就有450户。全村现在投产的柑橘有500多亩,年收入能达到200万元!”

  “以前我们村男人很多在外打工,只留妇女、老人在家,田地照管不过来,基本都荒着。”蒲志云说,“但柑橘不一样,它是地地道道的懒庄稼,妇女老人都能照管,一年忙两个月,集中施肥、集中除草,就可以坐等秋天的收成了。一个劳动力就能照管好10亩!”

  “我们的柑橘不打农药,治虫都是生态方式。”黄石镇宣传委员周武刚说,“我们通过粘虫板等方式来治虫,并投放捕食螨以虫治虫。”

  适合的阳光和温度,尤其是当地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紫色土,使得柑橘的口感好,营养丰富,再加上生态、安全,所以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去年,村里产出的10万斤柑橘通过合作社统一包装销往国内各省市,收入20多万元。

  目前,云阳县有25个乡镇在发展柑橘产业,全县柑橘种植面积达到30亩(晚熟品种20亩),其中拥有2万亩以上的柑橘基地的乡镇就有5个,在长江沿线形成了柑橘带。并且通过科学管理,基本达到了“一年栽种、两年管理、三年结果、四年丰收”。

  除了柑橘产业,云阳也着力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近日,记者在云阳奎博法系种猪场,看到一大片挂着颗粒饱满、鲜嫩欲滴果实的葡萄地。

  “这葡萄是用猪粪为原料的有机肥种出来的有机水果。”总经理王树奎介绍说,“我们发展的是‘猪—沼—果’循环农业。”

  为将粪污资源化并用土地消纳,2012年开始,王树奎将种猪场的2000多头猪产生的粪污通过干湿分离,尿液进入沼气池发酵后通过管道对葡萄进行追肥、灌溉,并通过管网无偿提供给周边的百余农户用于灌溉回田、种植庄稼,干粪通过堆积高温发酵后作为葡萄基肥还入田中,形成粪污生态循环。“粪污问题解决了,这样种出来的葡萄也是有机葡萄,品质好,果甜,还少病虫害。”

  增绿与增收齐头并进,保护与致富有机结合,云阳致力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绿色、优质、循环的“农业基地”。

  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完美契合

  在海拔1250米的云阳东南部岐耀山山脉上,有一个长轴305~326米、短轴178~183米,周长500米以上,坑深大于335米的椭圆形深坑。

  站在坑沿,脚下万丈绝崖,山峰壁立如削,峡谷底逶迤着镜面一般碧青色的石笋河,山峦上升腾着袅袅薄烟和如纱白云,宛如仙境。

  这,就是传说中的“天下第一缸”——龙缸。

  以龙缸岩溶天坑为主的国家4A级景区“天下第一缸——龙缸国家地质公园”,还包括石笋峡、龙窟峡峡谷和大安洞溶洞以及草场生物景观和土家族人文景观。

  “我们本着‘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在保护龙缸石窟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天坑、溶洞、峡谷、森林、高山、野生猕猴等优势,进行连片开发,全力打造龙缸生态旅游区,力争以最美的自然生态来吸引游客。”云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赵勇说。

  龙缸、张飞庙、三峡梯城,是云阳着力打造的“三张名片”。观天下第一缸、游千年张飞庙、登最长人字梯……云阳已成为很多市民旅行的必选之地。

  生态旅游业是云阳三大生态产业之一,除了“三张名片”,云阳也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通过依托龙缸景区发展农家乐、依托高山纳凉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经营户等措施,清水村的乡村旅游得到飞速发展。

  去年,清水村被评为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重庆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以及“最佳避暑休闲乡村”。

  今年,清水村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的农户达到27户,接待床位600张,1~6月接待游客3万人次,营业收入300万元,土特产销售农户3户,营业收入20余万元。

  7月13日,云阳清水乡村旅游节开幕,市民们来到清水,可体验特色乡村旅游,也可观看以土家文化为题材的文化巡演。

  “此次乡村旅游节为期两个月,将从7月13日一直持续到9月13日。”云阳县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道。

  另外,据云阳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云阳正在计划用3至5年时间,投资约4亿元打造重庆唯一一条生态观光农业经济走廊,目前已经完成规划。

  建成后,该走廊将西起境内盘龙街道(张飞庙景区),东至清水乡(龙缸景区),全程83公里,占地38万亩。沿线涉及5个乡镇、39个村社,发展思路为“一带七园”,即一条观光主线上有七大特色农业体验,包括:芳香花漫谷、金色稻香田、奇异鲜果山、生态渔乐岛、缤纷菜地、山地牧草场、锦绣土家寨。

  依托高山、峡谷、草原、森林、湖泊、庙宇、城市以及民俗风情等自然资源和人文生态为基础条件的云阳生态旅游,已成为渝东北地区生态发展旅游的一颗闪亮明珠和长江三峡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而生态旅游的发展,撬动的不仅仅是经济版块,也提升了云阳人的幸福指数。

  生态涵养,建设库区“绿色银行”

  站在龙脊岭生态文化长廊长江和澎溪河交汇处,放眼望去,两岸植被枝繁叶茂,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绿意。

  而曾经,这里并不是这样的场景。由于三峡大坝的建成使用,三峡库区蓄退水后形成了大面积的消落区——大坝蓄水时被淹没在水里,而夏天水位下降,消落带露出水面,光秃秃的石头,一片荒芜。

  据统计,云阳县三峡水库消落带分布在“一江四河”——长江、澎溪河、汤溪河、长滩河和磨刀溪两岸,库岸线长809公里;消落区涉及27个乡镇(街道),消落区总面积53145亩。消落带的治理,成为云阳亟待解决的生态难题。

  2010年起,云阳引进了重庆福莱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盘龙街道建立苗圃基地1000亩,专门针对库区消落带培育种苗。经过论证,去年3月,三峡水库水位退至160米后,云阳在三峡库区云阳段长江与澎溪河交汇水域海拔162~175米之间的消落带一线,试种了5万余株竹柳,并在其中套种了5万余株香根草,观察它们在全淹没状态下是否能成活及正常生长。9月,三峡库区开始蓄水,至12月,水位达175米,大部分竹柳和香根草已淹没在水下。

  “竹柳适应性强,较耐盐碱性,能生长于水边和浅水中。”负责栽种云阳消落带植物的福莱达绿化公司总经理李映成向记者介绍,“今年3月,水位线退到162米以下,我们发现,竹柳全淹没在水下达4个月,造林存活率超95%,绝大部分香根草也都活下来了。”消落区生态修复治理的中期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目前,云阳县已有竹柳试验基地300亩,除龙脊岭公园外,长席子码头和云阳长江大桥桥头也有这样的项目试验基地。试验基地内,竹柳和香根草都长势良好,逐步构建出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初步达到了植被重建和生态修复的要求。

  除了消落带治理,云阳还强化了水库漂浮物清理打扫的日常管理,实施生态家园示范村及富民工程和三峡库区生态屏障“7+1”试点项目,建起农村截污工程示范点3个。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取缔了网箱养鱼,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另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补植补造,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一江四河”两岸绿化、荒山绿化,力争在2016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2%以上。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