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财经 > 消费 > 市场观察 > 正文

字号:  

孟素荷:食品科技界产业转型仍有三大难题待破解

  • 发布时间:2014-11-06 18:45:42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孙业文

  中国网财经11月6日讯(孙杰) 11月5日-6日,以“科研释放威力”为主题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召开,来自食品产业和科技界的920余名代表相聚杭州。年会对食品工业如何转型进行了深入讨论,专家分析指出,中国食品科技界的产业转型仍有三大难题待破解。

  食品工业的动力源于科技

  食品工业的转型是对结构的调整、对品质的提升。从消费需求上看,对食品的质的追求将取代对供给量的基本诉求,价格优势竞争将弱化、品质优势竞争将强化。虽然从产业平均增速看在放缓,但是那些安全、营养、方便、健康及能满足消费市场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与企业的市场,可能不降反升。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中国食品科技界的威力源自三方面的能量。第一,中国食品科技的威力,在于我们在满足全球最大的食品市场的需求中,焕发出的活力和创造力。别人在走,我们在跑。中国食品工业用30余年的时间,在完成从温饱到小康到安全健康需求的历史性跨越中,中国食品产业在压力下锻筑了自身的能力,在追赶中逐渐形成的理念更新与观念改变,具备了与世界接轨的内生动力。第二,食品工业与科技界巨大的体量及持续30余年的厚积薄发。全国235所食品院校,100余个研究院所和中心,136种食品类刊物、每年10万名食品专业毕业生,为行业积累了大量人才梯队。我国体量巨大的食品工业及教学科研体系,在企业逐渐加大的科研投入中,在政府持续增加的投入中获得滋养。全国食品科技界由此在点面结合中逐渐连成整体优势,在成长中筑就了食品界的高原。第三,我们根植的饮食文化沃土、东方食品的源头,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厚重的饮食文化根基及理念的更新,是我们的优势、能量与威力,但释放能量需要一个重要的裂变过程,一股推动力,这也正是我们欠缺及急需补救的。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松教授,以前瞻性的思维,分析未来五年食品科技的发展路径与科技支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前主席、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饶平凡作“推进食品科学,食品产业才有明天”的报告,从中外食品科技发展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食品工业应加强对中国传统食品营养与代谢过程自主研究的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处长郭翔在解析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状况中提到,2012年,食品工业科技投入达322.5亿元,占全国科技投入比达到了4.48%。进入2013年后,科技投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重大淀粉酶的创制与绿色制造技术、基于风味导向的固态发酵白酒生产新技术、发酵与代谢调控关键技术、冷却肉品质控制关键技术、干酪制造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等先进生产技术先后得到了推广应用,这对食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专家们认为,原料问题、微生物污染及消费者对中国食品的信任危机,是中国食品安全的三块短板。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是弥补短板的重要内容,三者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本次会议设立的 “绿色包装与食品安全”、“食品检测与安全”、“食用油健康与安全”三个分论坛以及“食用油营养与安全媒体沟通会”,既是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提供技术手段,也是为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与沟通打开一面窗口。

  转型发展更需战略思考

  孟素荷理事长也同时指出,对于中国的食品科技界,需面对并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整体目标仍在飘离。中国食品工业及科研安排少战略多战术,多纵比少横比;以部门需求为主导,缺乏站在国家立场俯视行业发展战略的深入研究。科技界应尽早以国际视野,凝聚前瞻性的战略思维的科技界共识,为行业发展,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发展的思想之源。其次,科研队伍有高原,少高峰。面对对工业食品的质疑,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我们的食品科研总体上不接地气,科研课题的产生主要源自教授的大脑而非生产一线。第三,自主创新时不我待。食品行业亟需科技界在学科交叉中予以破解多项难题。我们已经走过了以仿制、借鉴为主的学习与跟踪阶段,解决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的问题,解决全球食品工业共性技术问题,我们已经逐渐触碰到共同的起跑线,但差距仍在,中华食品承古风、留美味、兴中华、传世界,将只能依靠我们自己!

  她表示,“我们只能选择紧张而有压力的发展路子以争取有限时间赶上去,这就需要三代食品科技人,为人民生活日益美好和国家繁荣昌盛,主动承压,做出牺牲并振奋精神”。

  第十一届年会同期还举办了第二届东方食品国际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印度食品科学研究所前所长Vish Prakash、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农学研究科教授佐藤健司、浙江大学馥莉食品研究院执行院长刘东红、台湾海洋大学食品科学系教授孙宝年、韩国高丽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生院教授Hyun Jin Park等来自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权威专家分别就中华传统食品现代化、现代科技挖掘东方食品保健价值、中国特色植物化学素的数据库建设、东方食品的品牌价值等主题进行了阐述。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