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证券 > 证券要闻 > 正文

字号:  

证监会挖出41起老鼠仓案 大多来自知名金融机构

  • 发布时间:2015-01-07 07:34:37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刘小菲

  利用掌握的未公开消息悄悄建仓,提前埋伏,总能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获取高额利润,这就是“老鼠仓”交易。日前,中国证监会挖出41起老鼠仓案,这些硕鼠大多来自知名金融机构,比如华夏基金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

  “老鼠仓”如何造就暴富神话?

  2014年的证券市场可谓风云变幻,上半年股市还是萎靡不振,临近年终却突然大涨,这让很多买股票的人赚了钱,也让那些主要投资股票的基金全年收益增加了不少。

  与此同时,一些基金经理也是蠢蠢欲动,利用自己掌握的未公开消息悄悄建仓、提前埋伏,总能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获取高额利润,这就是俗称的“老鼠仓”交易。

  日前,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了已经查处的41处股市硕鼠,其中涉案交易金额累计10亿元以上的有7件,非法获利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13件。

  罗泽萍、刘振华、蒋征、陈绍胜、牟永宁、程岽、黄春丽、张敦勇、张治民、陈全伟、邓瑞祥、张颢等39名涉案人员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钱钧、苏竞受到刑事处罚,这些硕鼠们建立“老鼠仓”期间的原工作单位包括华夏基金公司、海富通基金公司、平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20家金融机构,其中不乏行业内的翘楚和鼎鼎大名者。

  被查处“老鼠仓”七宗“最”

  有股市就有“老鼠仓”,被监管部门挖出的“老鼠仓”硕鼠形形色色,在众多的“老鼠仓”交易当中,到底哪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哪些代表性最强?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被监管部门查处的“老鼠仓”之最。

  ①国内首例“老鼠仓”

  涉案人: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微博)唐建

  证监会挖出41起老鼠仓案 大多来自知名金融机构

  案情回放:2006年3月,唐建利用担任上投摩根研究员兼阿尔法基金经理助理之便,通过“老鼠仓”交易,非法获利约153万元。

  处理结果:2008年4月,证监会取消了他基金从业资格,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50万元,还对唐建实施终身市场禁入。

  ②“老鼠仓”获刑第一案

  涉案人:长城基金(财苑)公司韩刚

  证监会挖出41起老鼠仓案 大多来自知名金融机构

  案情回放:韩刚从2009年1月起担任长城基金久富证券投资基金经理,与妻子共同操作账户谋取私利,共涉及15只股票。

  处理结果:2011年5月,韩刚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31万元。

  ③最悲剧“老鼠仓”

  涉案人: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微博)公司黄林

  证监会挖出41起老鼠仓案 大多来自知名金融机构

  案情回放: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期间,黄林担任国海富兰克林中国收益基金的基金经理,操作宁波华翔等8只股票,但最终亏损5.4万元。

  处理结果:最终,黄林被取消基金从业资格,并罚款30万元。利用“老鼠仓”交易,亏钱还遭处罚,黄林是第一人。

  ④最有名的“硕鼠”

  涉案人: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李旭利

  证监会挖出41起老鼠仓案 大多来自知名金融机构

  案情回放:基金业内曾流传“北有王亚伟、南有李旭利”的说法,而李旭利被查,从2009年2月到2009年5月,利用职务之便,“老鼠仓”非法获利1000多万元。

  处理结果:2012年6月,上海市一中院一审判处李旭利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800万元,追缴违法所得。

  ⑤家人连带获刑第一案

  涉案人:交银稳健基金公司郑拓

  证监会挖出41起老鼠仓案 大多来自知名金融机构

  案情回放:2009年3月至7月,郑拓与家人借用关系人名下的账户,先于或同期买卖相同股票,从中牟利。

  处理结果:郑拓一审获刑3年罚600万;郑拓前妻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万元;郑拓前妻之妹判处拘役6个月,缓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

  ⑥涉案金额最高案件

  涉案人:博时基金马乐

  案情回放:马乐2011年3月9日起任博时精选股票基金经理期间,利用“老鼠仓”交易70多只股票,成交金额累计达到10.5亿元,这是目前国内涉案金额最高的“老鼠仓”案件。

  处理结果:2014年3月24日,深圳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马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1884万元,同时对其违法所得予以追缴。12月8日,最高检认为量刑明显不当,提出抗诉。

  ⑦最赚钱的“老鼠仓”

  涉案人:汇添富基金(微博)公司苏竞

  案情回放:2009年起,苏竞利用其管理的汇添富均衡增长股票汇添富蓝筹稳健混合基金,对包括华联控股在内的等130多只股票进行买卖操作,非法获利3652万元元。而最初,苏竞的启动资金仅为200万元左右。

  处理结果:2014年10月21日,上海市一中院一审判处苏竞有期徒刑 2年6个月,并罚金3700万元。同时,冻结在案银行账户内资金,其违法所得责令退赔。

  交易信息实时监测大数据追踪“老鼠仓”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但要认定投资管理人员和“老鼠仓”账户之间的利益关联,确实是一个比较繁琐和长期的过程。2013年,中国证监会建立大数据分析中心,上交所、深交所同步建立实时监测中心,所有上市的股票交易信息都会被实时监测到,如果达到某个设定值,就会触发专门软件的预警,然后实时监控人员会针对这些报警做一些具体的分析。

  经过初步分析,如果怀疑某个投资账户有“老鼠仓”嫌疑,稽查人员就会用专门的历史分析系统对其所有交易信息进行运算、筛选。据介绍, 这种筛选的计算量非常大,如果要对一家基金公司四年的交易量进行核查的话,计算机要花上3到4天的时间。运算结果经过专业人员的再次分析,那些绞尽脑汁隐藏自己的“老鼠仓”也逐渐付出了水面。

  锁定“老鼠仓” 抽丝剥茧逮“硕鼠”

  初步锁定“老鼠仓”后,并不能就此认定某个基金经理就是那个偷吃的老鼠,因为按照规定基金从业人员是不能炒股的。那如何确定“老鼠仓”账户和某个基金经理之间的利益相关性呢?这就需要证券监管机构和公安经济侦查部门的紧密合作。

  据办案人员介绍,首先要确定这个涉案的账户与基金经理之间的关联性,关联性主要是通过这些涉案账户的个人信息,基金产品的公开信息,还有基金经理的公开信息,进行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从各种蛛丝马迹中抽丝剥茧查出背后的实际账户控制人。

  华夏基金:两知名员工涉嫌“老鼠仓”

  华夏基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龙头公司,规模最大,但是就是这样一家龙头公司近日却被监管部门曝出有两名员工涉嫌“老鼠仓”,分别是公司交易管理部总经理刘振华、以及被业内称为最会赚钱的五大女基金经理之一的罗泽萍。

  刘振华,从2008年4月7日到2010年2月8日,担任华夏基金交易管理部总经理,能够了解华夏基金所有基金产品的投资决策情况。刘振华建立 “老鼠仓”使用的是他姐姐的账户,而且交易时间也比较短。初步测算,刘振华建立的 “老鼠仓”共买卖股票75只,成交金额达到1.6亿余元,非法获利400多万元。

  罗泽萍,上学的时候就是省高考状元,她管理过的基金的年均收益率曾达到3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2007年11月到2014年3月,罗泽萍先后担任华夏行业精选基金和华夏优势增长基金的基金经理,全权负责所管理基金产品的投资决策、交易指令下达等,完全掌握基金产品的全部股票买卖价格、投资方向、交易数量等信息。在2009年2月到2013年12月期间,罗泽萍因职务便利获取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79只,累计买入成交金额超过1.7亿元,获利643万多元。

  海富通:上下齐手蛇鼠一窝为害10年

  在被曝光的“老鼠仓”案件中,海富通基金公司2014年就出现多达5名基金经理犯案,监管层表示,这是我国出现的首例基金“老鼠仓”窝案。

  证监会挖出41起老鼠仓案 大多来自知名金融机构

  2014年3月,深交所利用大数据筛查时发现,从2009年开始,“蓝某某”等十多个账户,与海富通基金公司旗下的多个基金品种,在交易品种、交易时间上高度吻合,可能存在“老鼠仓”行为。

  经过认真比对,办案人员发现,海富通基金公司的蒋征、陈绍胜、牟永宁、程岽和黄春雨,五名基金经理与涉案账户存在关联,涉案帐户分布在黑龙江、上海、浙江、湖北、福建等多个省市。

  其中,有5人和“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有交集。“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从2004年3月成立,一直到2009年1月,基金经理就一直由陈绍胜担任,此后换成了蒋征,三年后变成了牟永宁。2013年7月,黄春雨同牟永宁一起担任基金经理,三个月后牟永宁离任,而黄春雨一直连任到2014年4月27日,直到“老鼠仓”交易被监管和司法部门认定时,才离开。也就是说,“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在长达10年时间里,一直都在被利用进行“老鼠仓”交易。

  目前,海富通公司的这五名基金经理已被逮捕。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近期对牟永宁和程岽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的犯罪行为进行了开庭审理,两人涉嫌非法获利分别是500万元和200多万。

  中国人寿张颢:作案手法常规盈利颇高

  在这次查处的两个保险“老鼠仓”案中,中国人寿的两位涉案人员邓瑞祥和张颢,线索来源同样是交易所的大数据分析,但却都很有代表性。

  经初步认定,2009年3月到2010年4月底,张颢先后借用党某等4个证券账户,利用“老鼠仓”手法交易股票101只,累计成交金额高达8.42亿元,盈利1941万元。

  记者发现,张颢的作案手法虽然常规,但近2000万的盈利,在非基金“老鼠仓”里,目前涉案金额最高,即使在基金“老鼠仓”案件中,也为数不多,可见隐藏在各大国有企业中的“老鼠仓”威力之大。

  中国人寿邓瑞祥:曾任证监会发审委委员

  原任职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的另一位涉嫌“老鼠仓”的邓瑞祥,不但作案手法相对隐蔽,而且已经在2014年4月就任证监会第16届主板发审委委员。

  证监会相关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跟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交易趋同的李某等5个账户,实际控制人都是时任公司股票投资部总经理邓瑞祥的亲属。

  虽然目标初步锁定,但是并没有发现邓瑞祥直接指导或参与交易的任何痕迹。办案人员果断决定,从账户的资金流向入手核查。办案人员进一步调查证实,几个关键账户的所有人,就是时任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股票投资部总经理邓瑞祥的妻子。经初步核查,邓瑞祥利用李某等5个账户,在2009年3月到2013年8月,涉嫌利用“老鼠仓”交易41只股票,趋同交易金额2.3亿元,盈利约720万元。

  令人震惊的是,硕鼠邓瑞祥在离开中国人寿后,于2014年5月成功入选证监会第十六届主板发审委委员。当然在其“老鼠仓”案发后,证监会在当年9月份宣布解聘邓瑞祥。

  硕鼠横行基金行业公信力受挑战

  “用公众的钱为自己抬轿子”,这就是“老鼠仓”的本质,投资者把钱交给基金经理打理,希望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我们的财富保值增值,但在某些硕鼠手里,大众的这些钱却成了他们谋私利的工具,至于基金赚不赚钱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

  光是在2014年12月份,就有原海富通基金经理程岽、原东吴基金魏立波、原汇丰晋信林彤彤、原华宝兴业基金牟旭东,四个基金经理因为涉嫌 “老鼠仓”交易,而过堂受审。此前还有原光大保德信基金钱钧、原海富通基金牟永宁等人。

  业内人士表示,不管这些从业人员怎样操作, “老鼠仓”的泛滥,都让公募基金行业的公信力受到挑战。中国证监会官员表示,基金经理应该尽职尽责去进行投资,如果他们做“老鼠仓”的话,他们考虑的就不是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在公众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会选择个人利益,甚至用基金产品来高价接盘他个人投资的股票。

  2014年偏股型基金整体收益跑不赢大盘,也侧面印证了这个观点。近三年基金经理离职现象非常突出,分别是110人、136人和204人,2014年有204人离开公募基金,占同期基金经理总人数的比例高达20%。这些基金经理在离开公募基金后,多数会选择投奔一墙之隔的私募基金,以期获得更高的利益分配。

  追求财富与贪心不足也只是一步之遥,如何在坚决打击和杜绝 “老鼠仓”交易的同时,还能让基金经理们安心为广大投资者服务,监管层和基金行业恐怕要好好反思。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