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成思危先生与中国资本市场论坛的不解之缘

  • 发布时间:2015-07-20 00:31:42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吴晓求

  2015年7月12日清晨,收到成思危先生前秘书小谢的短信,说成先生于当日凌晨逝世。读此短信,我内心深感悲痛,一天都处在伤感之中,脑海中不时浮现出先生的音容笑貌,他与我多次讨论中国资本市场的情景历历在目。多年来,他的忧国为民、正直善良、胸怀坦荡、敢于直言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刻见解和执著的学术精神令我敬仰。他是我内心十分敬重而仰望的前辈学者和人生导师。这种敬重和仰望并非来自于他曾经的显赫地位,而是源自于他正直的品格、忧国的情怀和关爱后辈的精神。我为他的去世流过一个男人和学者少有的眼泪。

  我认识成思危先生是在21世纪初的一些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的论坛上,算来已有10多年时间,那时,他已身居民建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高位。也许我的几次发言引起了他的注意,后来我们的接触多了起来,一年总有两三次。多次接触和请教,发现我与成先生的价值观和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看法竟如此契合。他是我精神和学术上的良师。

  我从1996年起创立并一直主持中国资本市场论坛,迄今已有19年历史。2003年底,我怀着十分敬仰的心情邀请成思危先生出席第八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并作主旨演讲,当时,他是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收到邀请函后,他欣然同意参加论坛并答应作演讲。这是他第一次以副委员长身份参加我主持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第八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的开幕式和主旨演讲是2004年1月10日上午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的。我清楚地记得,这一天北京下着鹅毛大雪,成先生的车在漫天雪飘中缓缓来到人民大学,我怀着敬重的心情迎接他并表达了我由衷的谢意。2004年前后,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股权流动性分裂问题(后称之为股权分置问题)。股权分置现象严重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制度设计上的一个顽疾和重大结构性缺陷。所以,这次论坛的主题就定为“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裂与流动性变革”。在当时,这既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也是一道改革的难题。成思危先生针对这个重要问题,在这次论坛的开幕式上作了一个重要演讲。他说,我本人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学术交流比较密切,今天我以一个学者身份与大家讨论中国股票市场问题。他说,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半流通市场,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流通的只有社会公众股,而社会公众股在总股本里大概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这样的半流通市场存在四个弊端:(1)不能全流通的股市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真正能流通的股票市值仅占GDP的百分之十几,难以起到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的作用。另一方面,股市的稳定性与其规模成正相关关系,大半股份不能流通的后果不仅人为地夸大了我国股市的规模,还降低了股市的稳定性。(2)不能全流通的市场形成了不同的利益主体。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的持有人利益不一致,非流通股股东与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不一致。(3)造成了同股不同值的现象。非流通股的价值远低于流通股,使股市难以保持公平,同股不同值,实际上就是同股不同权。(4)难以发挥股市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在“一股独大”或者非流通股占多数的企业,难以做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盈利能力的作用,不利于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

  为此,他强调,必须推进股票市场的结构性改革,造就全流通的市场。他提出全流通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要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二要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全流通改革的方案要注意六个方面的可行性:(1)技术上是可能的;(2)经济上是合理的;(3)法律上是允许的;(4)操作上是可执行的;(5)进度上是可以实现的;(6)政治上要能为各方所接受的。这些原则对当时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设计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005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正是基于这一总体思路而展开的。后续的实践表明,改革是成功的。

  成思危先生应邀参加了2006年1月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主题为“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资本市场”之第十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2009年1月10日召开的主题为“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之第十三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2010年1月9日召开的主题为“大国经济与大国金融: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的第十四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2011年1月8日召开的主题为“中国创业板:成长与风险”之第十五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2012年1月7日召开的主题为“中国证券公司:现状与未来”之第十六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他参加的这六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中,成思危先生针对论坛主题,都做了高水平的主旨演讲。

  我记得,成思危先生在2010年1月9日召开的主题为“大国经济与大国金融”之第十四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作的主旨演讲,表现出一个国家领导人和学者大家的宽广视野,内容丰富而又具前瞻性。他在这次主旨演讲中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们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那么资金就是企业经济的血液,没有资金的流动,经济就会缺血,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发展,通过这次国际经济危机,可以看到金融对经济的重要性。他强调,从长远看,中国经济发展有六个平衡关系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储蓄和消费的平衡;二是内需和外需的平衡;三是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四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平衡;五是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六是地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平衡。

  继而,他详尽论述了这六大平衡关系。(1)储蓄和消费的平衡。中国储蓄率太高,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传统习惯;二是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储蓄是以防不时之需;三是缺乏投资工具。老百姓大部分剩余收入只能存到银行。为此,要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消费产品,让大家能够扩大消费,升级消费;还要提供更多的投资工具,促使存量财富的增长。

  (2)内需和外需的平衡。金融危机使我们外需大量减少,造成我国产能过剩、工厂减产、失业人员增加,这个局面短期内并不容易扭转,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转向依靠国内消费为主的原因。为此,首先就要做到让群众能消费,增加其购买力;其次是要让居民敢消费,为此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在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提供适度的社会保障;最后是要让居民愿消费,这一方面要转变过于着重储蓄的传统习惯,同时又要给居民提供新的消费产品。

  (3)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是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过程,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但要加强金融监管,因此,需特别防止过度投机,金融监管应该做到合理合法、适度有效。首先要符合金融的规律,依法监管,以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发展。

  (4)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平衡。虚拟经济在国外发展很快,虚拟经济规模过大带来了大量的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虚拟经济的规模有了一定的降低,特别是加强了对衍生品的监管。我国虚拟经济的规模偏小,还需要适当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要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的原因。

  (5)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金融危机后,中国不应该再继续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必须考虑过去为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代价。无论如何,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认识必须要提到重要层面。

  (6)地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平衡。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这两个平台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东亚将成为世界经济的第三极,这样就会逐渐形成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通过我与成思危先生的多次接触,我发现他的演讲稿不要人代笔,演讲提纲都是自己亲笔撰写。正因为此,成先生的演讲逻辑严密,结构和思路非常清晰,政策上有操作性,有事实、有数据、有高度、接地气、合国情,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先生参加学术会议从不念稿子,从不打官腔,从不说假话和空话,极少讲套话,讲的都是真话。先生每一次出席中国资本市场论坛都给予我莫大的鼓舞,每一次演讲,都给了我学习的机会。他的精神和品格不断激励我办好中国资本市场论坛。

  今年5月6日,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培训中心的邀请,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给30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作报告时,从小谢处得知,成先生已病重,但仍心系国家发展、改革和开放,精神很乐观。同时,小谢还告诉我,实际上成思危先生参加2011年和2012年我主持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时已身患癌症,但仍坚持参加论坛并亲自撰写演讲稿。听后,我非常震撼,内心充满感恩,并与小谢相约回京后,一同去看望成先生。但因种种原因,未能了却心中的愿望,未能当面表达一个后辈对先生的感恩之情。

  在我心中,成思危先生就如宇宙中一颗熠熠发光的星星,永不泯灭,就犹如夜航的明灯,照亮前行。我深深地怀念您,成思危先生。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