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赤字换减税”为 转型升级置换新空间

  • 发布时间:2016-03-06 07:28: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邢理建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昨日开幕,会前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的今年经济发展最核心的预期目标,被确定为GDP增幅6.5%-7%,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这样的安排,充分考虑了供给侧改革“三去”势必出现的减法效应,兼顾到了“十三五”末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年度经济增幅的底线约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提振当下宝贵而又稀缺的信心指数。(相关报道见05版)

  要实现上述两大目标,必须把握好供给侧改革降成本与补短板的互补关系。降成本主要靠减税,减政府基金和行政事业收费,其中减税是个大头;补短板集中于民生欠账和民生改善,涉及项目很多,每补一项都得大把花钱,因此,必须首先拓宽巨量资金的筹集渠道。

  不计入营改增的年度减税额,去年中央政府向各类企业减税约3000亿元。单独把3000亿元拉出来是抽象的,如果把去年全国实际入库税收11万亿元(大数),以及同比增幅6.6%(历史新低点)这两个数据拉进来,一起做道算术题,3000亿元的减税已大体占到去年总税收的2.5%左右,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作比较,去年的减税力度已不能言小。

  去产能于一些家庭是“失饭碗”,于政府是“失税收”。鉴于“失饭碗”比“失税收”更让人揪心,为确保去产能稳妥实施,政府另外再掏1000亿元,用于180万失去饭碗的钢铁煤炭职工安置和银行坏账补贴,这无疑令政府预算总盘子更显“八个油瓶七个盖”。

  以新动力替换旧动力,是经济摆脱失速危险的关键倚靠。力促新动力形成,政策扶持必不可少。去年3000亿元减税中,直接用于新动力培育生成的就达1400亿元。可问题是,新动力的生成也得遵循自身规律,需要时间作为积淀,拔苗助长注定事与愿违。要想早日让新动力站出来挑大梁,今年包括未来数年间,对其继续减税并扩大减税科目,仍是政府的刚性支出。不算细账只算大账,也不考虑今年是否会有其他事项需要“突发预算”予以应对,今年的综合减税额度至少要有5000亿元,才能大体将事情摆平。

  税收继续做减法,开支继续做加法,是为积极财政政策。可若要大致填平加减造成的巨额缺口,使“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真正落地,继续扩大赤字财政规模成为不二选择。2012年至去年,财政预算赤字从年GDP的1.5%,一路扩大至2.3%,年均赤字率增幅只有0.2%。今年,财政预算赤字安排2.18万亿元,赤字率直接提升至3%,近乎一次性使用掉了前4年的累计提升额度,才换回新增5600亿元政府花钱额度。这笔收入,大体能抵消今年减税5000亿元的税收亏空,以确保扶持新动力成长和转型升级进程得以持续推进。

  赤字财政之本质,是政府拿明天的预期高收益用于今天的开销,性质上有点类似于“寅吃卯粮”。为使赤字财政可持续,尤其是避免严重通货膨胀等系统性赤字风险积累和爆发,政府必须大体确保并使社会相信,今天的“借钱式发展”的确有助于做大未来的发展蛋糕,并向社会证明政府确有这个底气和能力。

  赤字财政的确是当今各国财政政策的常用工具之一,常被各国用作短期刺激的政策工具使。在全球经济前五强中,拿2014年的统计数据作横向对比,中国年度赤字率为2.1%,美国4.1%、日本8.8%、法国4%、德国0.3%,中国排第四位。今年,虽说国内赤字率一下提升至3%,但参考大国的一般赤字率水平,只要未来的发展蛋糕的确是可预期的,就没有大的问题。

  用“赤字换减税”,旨在为加快转型升级置换新空间,亦是守住“两条底线”的托底之战。一是确保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按现有二产与三产占比及吸纳劳动力的能力,GDP每增1个百分点,可新增就业岗位约180万个,1000万个以上就业岗位所需要GDP增幅,必须达到6.5%左右才能实现彼此匹配。

  二是确保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同时实现翻番。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无论是生产总值翻番,还是更实惠也更具指标价值的居民收入翻番,“十三五”期间,每年GDP实际增幅的下限即为6.5%,否则,十八大承诺的两个翻番将会落空。

  两条底线串连起今年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目标,为实现两大目标,“赤字换减税”是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关键性政策安排。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