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南部非洲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

  • 发布时间:2014-08-20 06:06:2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 工业化发展、建立共同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是南共体未来发展重点

  ○ 建立本国及地区的“经济特区”,加速地区经济一体化,也是南共体的转型策略

  第34届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首脑会议8月17日至18日在津巴布韦美丽的观光城市——瀑布城举行,与会南共体15国首脑聚会一堂,共商南部非洲——南共体经济转型策略,促进地区多种资源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繁荣大计。

  成立于1992年8月的南共体是南部非洲最重要的地区性政府间合作组织,其成员国占全非总面积的33%,人口的27%,GDP的36%,在非洲政治经济版图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这里也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拥有丰富的钒、铂和钻石矿资源,全球36%的黄金和20%的钴都集中在此,可谓“人间福地”。但如同非洲大陆上许多“资源富国”一样,这一地区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独立多年,绝大多数国家仍以原矿石和初级农产品出口作为经济支柱,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冲击较大,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加工环节产生的巨大价值被发达国家赚取。加之,这些国家制造业基础普遍薄弱,大量商品包括日常生活必需品大都需要进口。即便是作为支柱的采矿业,本身吸纳的劳动力也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致使该地区70%的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不足。

  面对困难的形势,本次会议许多与会代表纷纷提出了“向东看”的主张。同为第三世界,中国的发展确实可为南共体国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50年前,很多刚独立的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指标都要强于中国。但在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家的进步一日千里。与之相对的是,非洲制造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下降至11%左右,与东亚地区31%的比重形成较大差距。尤其是南部非洲地区,大多数国家选择了资源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用进口代替自身工业基础的发展,短期看,确实能解各国发展的“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仍然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才能使整体经济持续发展。

  如何打破非洲国家普遍面临的“资源魔咒”,为本国以及南部非洲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是摆在与会领导人面前的重要课题。南共体已制定2015-2020年发展规划,该规划将工业化发展、建立共同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作为四大重点,下决心改变持续多年的单一资源导向型经济模式,发挥自身充足的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提升本国及地区的“造血”能力。同时,借鉴中国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建立本国以及地区的“经济特区”,为招商引资提供政策优惠与法律保障,借此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加强地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动惠及南共体8个国家的“非洲南北经济发展走廊”跨国铁路、公路、港口、通信、电力等基建项目,最终连通8条东西向区域交通走廊,从而加速地区经济一体化步伐。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企业来说,南部非洲已成为新的“机会之地”。相信通过双方携手努力,定能变南部非洲的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厚积薄发,用工业化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让南部非洲的未来金光灿烂,让发展的大道越来越通畅。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