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中国多地奶农倒奶杀牛 洋奶粉冲击被指系主因

  • 发布时间:2015-01-11 08:44: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新年伊始,多地倒奶的新闻却屡见报端,奶农不得不将卖不掉的鲜奶倒掉,甚至把刚刚怀孕的奶牛卖掉。

  奶农倒奶杀牛,中国牛奶已过剩?

  在河南商丘梁园区西刘村的牛奶养殖小区旁,养殖户赵秀丽正在倒掉刚刚挤出的新鲜牛奶。她告诉记者,合作的牛奶企业已经三天没有来收购牛奶了,卖不出去的奶只能白白倒掉。她心疼地直掉流泪。赵秀丽:“这一桶奶得有40斤左右,有,有。得160(元)了,100多块钱,一天就这好几百块钱倒。倒着哭着倒着哭着。”

  据了解,梁园区西刘村牛奶养殖小区成立于2006年,经营最好的时候拥有奶牛600多头,不少村民曾经靠着养牛发家致富。但从2014年6月份开始,牛奶就开始滞销了。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新疆,新疆阜康市城关镇的马金明养了470头牛,70%为产奶奶牛。最近他四处寻找买家卖牛,从去年11月开始,已经卖出去了200多头牛,损失了近 500万元。

  而在陕西省,泾阳县兴隆镇许庄黄家村人黄继宏向记者道出了辛酸,“牛价掉了,奶价掉了,饲料价没掉,现在你成本大了,成本高的很。承包地,贷款利息,水电费,工人工资,都付不起。”

  黄师傅告诉记者,从2014年春节后,鲜奶的收购价格逐渐走低,6月份的形势更加严峻。原本可以赚钱的奶牛,也变成了赔钱买卖。为了保本,他们只好每天杀牛来减少损失。

  国产奶业困境,洋奶粉的冲击是主因

  无论是倒奶还是杀牛,都是奶农为了减少损失、保住成本而做出的断腕之举,那么中国的奶牛已经过剩了吗?这次的“倒奶潮”的原因又何在呢?调查了广东地区倒奶事件的《羊城晚报》记者陆志霖向我们表示,主要还是洋奶粉的冲击。

  她说:“相对于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的配额制以及配额外高关税保护,原奶以及奶粉等乳品,市场基本开放。打个比方,新西兰是中国最主要的乳品进口国家,中新之间2008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逐年提高开放度,原乳和奶粉2013年以后基本实行5%以下的低关税,甚至相当多品种是零关税,进口数量超过一定额度后才启用最惠国关税税率。2014年,中澳又签订了自贸协定。这使得中国乳业已经和国际市场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乳业也成为在真正意义上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和国际市场变化的农产品行业。”

  在奶牛养殖大省山东省,临淄庚源晨奶牛专业合作社的经理刘智杰也用实际的经济账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

  一头牛一天饲养成本在五十元左右,综合算下来,继续生产肯定赔钱,但算了算账,减少产量赔的更多,毕竟奶牛不产奶也要喂养,而杀牛、卖牛则赔的更多,刘智杰说:“原来一头牛一年挣8000,现在都赔钱,卖牛杀牛的现象很普遍了。你要是卖牛,今年上半年一头牛卖一万八,现在到了一万了。咱把牛杀了卖了,咱牛奶少了,人家到时候新西兰肯定会提价。”

  根据统计,去年1-9月份,全国乳制品进口量共计149.86万吨,同比增长36.5%。而1-10月份,国内乳制品产量2198.8万吨,同比下降0.04%。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新西兰供给增加,今年初进口奶粉价格下降,因此很多非乳制品食品加工企业买涨不买跌,造成订单下降;而国内乳品企业已经库存了大量奶粉,基本都在消化库存中,因此订单量也随之下降,导致价格变动。

  刘智杰告诉记者:“新西兰原料奶价格非常低,一吨两万一或两万二,在中国至少三万五以上,成本价格悬殊使得很多中国乳制品企业减少了当地生鲜乳收购。”

  该管还是该放?国产乳业面临行业洗牌

  针对这些情况,农业部已派出督导组,赴河北、山东、山西等奶业主产省检查指导解决“卖奶难”问题。

  目前农业部公开的协调处理“卖奶难”的举措,多是针对地方农牧部门的。首先,各地要千方百计组织协调加工企业保证生鲜乳收购。此外,各地要切实加大奶业政策扶持和生产救助力度,抓紧落实奶牛良种补贴、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等已有的扶持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保护奶农养殖积极性。除了这些“治标”之策,为了治本,农业部强调特别要加强对散养户和小规模户的技术培训,推动散户入区入园和老旧奶牛养殖小区改造升级,引导奶农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向发展。

  当然,针对眼下之急,更紧迫的还是,各地要密切关注生鲜乳生产、收购情况,实行奶业生产周报制度,及时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而在调查中,我们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目前的情况对于很多奶农是残酷的,但这或许是行业洗牌的必经阶段。

  河南三色鸽乳业是南阳当地一家中等规模的牛奶生产企业,公司一位负责原料奶采购的王经理说,近期爆出的奶农倒掉牛奶的新闻,折射出国内奶牛养殖业正面临一场洗牌。国内相当一部分的养殖场规模小、成本高,质量也难以保证,平均一公斤生鲜奶成本在3块6左右,南方成产成本更高,而像芬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的牛奶成本仅1块多钱。

  王经理说,“广州那边,由于气候炎热,生产的生鲜乳成本都得5块,差距很大。像广州倒奶的养殖场,一天产两吨奶,还在艰难维持,并且产能也落后。就像一条河夏天涨了大水一样,等于把这个行业净化一下,不升级就死。” 随着中澳自贸协定签订,欧盟配额制今年4月将要取消,国内乳企加快境外布局奶源,洋牛奶、洋奶粉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这将会倒闭国内养殖业转型升级,奶企负责人王经理表示尽管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不过从长远看,有利于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原来像这种养殖户的奶牛,产十来斤的他还舍不得淘汰还在喂,养殖户养十来头的,也舍不得退出行业,还在喂。经过这次净化后,可以说咱掏三分之二的钱,喝的东西比原来的质量都高。”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