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产经 > 正文

字号:  

智慧城市建设 重构中国产业秩序

  • 发布时间:2015-06-04 15:16:08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代绍飞  责任编辑:吴起龙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深入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打破了中国现有的产业秩序,本文诠释了智慧城市和产业的涵义和特征,针对中国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探讨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智慧城市建设如何推动中国产业秩序重构以及在此过程中应该关注的几个关系

  一、概述

  1、智慧城市的诠释

  智慧城市是人们将各类原始数据根据既定规则进行分析、处理,借助互联网共享技术实现人们所需要目标的一种工具,用以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提升的程度取决于人的智慧,取决于人们的管理和服务目标和思路。从这个角度来讲,各个产业的智慧城市建设将因各地情况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

  涉及到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

  全民主动或被动参入智慧城市建设、推广;

  涉及到社会生活、生产各个领域的海量原始数据

  构成大数据;

  云计算平台实现数据处理规则;

  依托互联网完成信息传播、共享;

  构筑以人为本、面向社会各领域、各阶层泛在的、

  机会均等的生产、生活服务。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 完善城市管理,提升服务能力;

  ※ 提升生产、管理、市场效能,提高企业价值和核心

  竞争力;

  ※ 完善信息安全体系,确保社会生活、生产安全;

  ※ 催生出很多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增

  长点,推动中国经济向中高端发展;

  ※ 将跨域、跨界技术和产品整合变成现实,在生产、

  管理、市场和渠道拓展等方面对传统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将进一步刺激和促进传统企业在生产、管理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转型。

  2、产业的诠释

  所谓产业就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是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

  相关行业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是围绕着共同产品而展开的,并且可以在构成业态的各个行业内部完成各自的循环,从而形成一个个产业链,构成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固有的协同、制约关系就形成产业秩序,通过优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优化产业秩序,就可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能,达到提升产业能力和价值的目的。

  产业的主要特征:

  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着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运作效

  能。

  二、中国产业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1、中国产业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获得高速发展,各产业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效能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带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由于“粗放型增长”模式下的经济高速、超常规发展,使产业秩序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社会分工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发生了改变;

  ——伴随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各产业生产力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发展不均衡;

  ——生产、运营和市场逐步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化;

  ——不同产业间的区隔在不断减少;

  ——不同产业的发展因社会需要而发展不均衡,从而影响到了产业体系的均衡性;

  ——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行为在不断地创造新的业态,这些新的业态分布在不同的产业,影响着这些产业链的不同环节。

  2、传统企业现状

  ——管理粗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粗放型的,导致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是粗放和有些野蛮的,前期,在足够的利润空间下只是考虑到了规模扩张,而没有像关注企业规模扩张那样关注企业的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目前,传统企业的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导致成本浪费、人力浪费、投资失误等问题的出现,致使企业管理层对资产、运营、人力、市场渠道等掌控力越来越弱。

  ——生产组织效率低下: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缺乏互联网思维,流程陈旧,信息传递缓慢,致使生产组织的效率远远低于市场的风云变幻。

  ——产品开发没有做到极致:传统企业的产品开发往往是由企业技术人员闭门造车,没有关注客户需求和感受,所以开发出来的产品不能够引发用户尖叫,市场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在这个方面,美国苹果公司就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为什么中国那么多人倾心于苹果手机?究其原因,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将手机在现阶段做到了极致。苹果手机的成功还带给我们另一个启示,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壮大未必需要很多产品,在某一个阶段,一个产品就可以打遍全球,抢得先机。

  ——市场渠道单一:传统企业往往依靠的还是直销渠道,对电商、微商等网络渠道可能还不屑一顾,但是,互联网提供的线上销售渠道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用户需求不清晰:传统企业还沉湎于以往的成功经验里,自认为对用户需求很清晰,但是往往知道的只是用户的一个需求概念或产品概念,这种情况下,不仅不能够为用户提供出引发尖叫的产品,更不能引导用户的消费。

  ——市场策略滞后:由于传统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引领消费的力量越来越弱,不可避免的导致市场策略落后于市场发展,更何况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缺失,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发展动态,极易导致市场误判,给企业造成或大或少的损失。

  ——在物联网、智慧城市和“互联网+”推进大潮中无所适从,传统企业也是为社会、人民提供服务的,因此,互联网、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推进也会给传统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在这个大潮中,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企业、如何融入信息化革命的大潮、如何在大潮中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尚未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只能在焦虑中无所适从或者是学习模仿其他企业进行一些信息化项目建设,而往往由于对自己的需求不明晰、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解不到位,而致使项目建设失败或者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中国产业面临的形势

  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着全球经济,同时,全球经济发展也影响着中国的产业发展。目前,中国产业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已近十分严峻。

  尽管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信息化建设二十年,但是无论在产业基础、技术研发、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德国正在推进新一轮以“工业革命4.0”为代表的信息化革命,美国在推进硬件技术革命,这些革命首先会影响到某些产业,推动这些产业在生产、运营方面飞速发展,然后以这些产业为基础,辐射到整个产业体系,带动整个产业体系的升级换代。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用以调整经济结构的十五年保护期将于2015年7月结束,届时,所有进出口商品将全部免除海关关税,意味着进口商品价格将比以前降低很多,对中国产业的冲击是很难预估的。中国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通过转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能,提升产品质量。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第一次将智慧城市纳入国家级战略规划,代表着“智慧城市”建设正式成为国家行为。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落实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14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在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5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到中国科学院和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他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必将对中国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国内形势以及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进程,已经打破中国产业原有的产业秩序,新的产业秩序正在形成。

  三、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每个产业已经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

  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拓展等生产、管理环节;以后企业的竞争将取决于大数据平台和服务平台的竞争,也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竞争。

  智慧城市提供的信息技术像神经一样存在于各个

  产业的每一个环节,支撑着各个产业的生产、运营;而各个产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又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在2014年即智慧城市建设元年以前,产业的发展

  带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产业结构来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布局,在此阶段,信息技术以碎片化的形态存在于各个产业、领域;从2014年开始,由于信息技术能够提供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的智能化服务,通过合理的顶层设计和综合解决方案能够提供系统的服务,这种系统性、体系化的功能服务改变着产业链不同环节间的协作方式和产业链的效能,从而影响着产业秩序。目前,正处于调整期,原有的产业秩序已经打破,新的产业秩序正在形成,在形成的过程中,作为产业发展工具的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综合解决方案将对新秩序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中国产业秩序重构

  1、智慧城市建设背景

  —— 中国中央政府高屋建瓴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智慧城市”建设正式成为国家行为。2014年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措施,培育壮大新业态新产业。会议决定,要积极支持云计算和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催生基于云计算的在线研发设计、教育医疗、智能制造等新业态。在疾病防治、灾害预防、社会保障、电子政务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加强信息安全评估和防护。支持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项目建设。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提高网络速率,降低网络资费,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网络基础保障。新华社北京2015年5月20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目标和举措。《意见》指出,宽带网络是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高速畅通、覆盖城乡、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一举多得,既有利于壮大信息消费、拉动有效投资,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又可以降低创业成本,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高网络速率。有效降低网络资费,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 企业主动或被动参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从互联网建设、数字城市建设、物联网建设到现在的智慧城市建设历经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我国各产业企业都在积极参入,重视程度和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在不断加大,直至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深刻影响到了企业生产、运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已经深刻影响到了企业市场拓展、营销渠道和服务提供的各个环节,大型的生产制造企业都引入ERP生产流程管理和基于大数据的财务管理、人力管理等智能管理手段。技术的进步迫使企业由被动使用互联网等技术转变为目前的主动研究物联网、智能管理等技术。同时,涌现出一大批软件研发、硬件开发等提供智能产品的企业和一大批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机构和解决方案咨询机构。

  2、智慧城市建设在产业应用中的现状

  根据产业发展的自身要求和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成熟,由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的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应用,主动或被动的推广智

  慧城市建设;

  生产管理越来越多的引入智能化管理,ERP等工

  具被普遍使用;

  企业管理由于引入信息化技术,管理成本显著减

  低,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企业内部不同专业开始引入物联网,正在向智能

  化迈进;

  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信息化手段被广泛应用

  到企业内部沟通,提高了沟通效率。

  以上的信息化应用不同程度地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等不同环节的效能,信息化技术和智慧城市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单一的功能实现,后者则能够提供系统性、智能化服务功能,从智慧城市建设角度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来讲,还存在以下有待改进的方面:

  ※ 传统企业决策者引入信息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来

  讲还是被动的,是因需而引进,而不是主动地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借助智慧城市建设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究其原因,大致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产业的影响认识不够;二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和核心把握不够,误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就是简单的信息化。

  ※ 智慧城市建设在企业和产业内部没有具有指导意

  义的顶层设计,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框架设计,导致引入的信息化技术功能发散,发挥的效能有限,甚至在某些环节会起到反作用。

  ※ 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的信息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是

  孤立的,呈现碎片化的分布状态,不可能提供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化服务,致使技术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 由于一个企业内部缺乏信息化应用的统一规划,对

  众多的硬件、软件掌握不到位,难免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 市场瞬息万变,新产品层出不穷,绝大部分企业缺

  乏产品、市场和服务大数据分析,致使市场反应迟钝,错失市场机遇。

  企业是产业的基础和组成元素,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在企业中的推进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智慧城市建设在相应产业中的推进状况。

  正确认识德国“工业革命4.0”和美国的“新硬件时代”,两者一方面都是基于原有雄厚的工业、信息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其国家目前的产业秩序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反观我国,我们现在工业、信息化基础与德国、美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原有的产业体系因为以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行动等为代表的信息化革命推进而处于重构过程中,现在的关键是体系化的打好工业、信息化等产业基础,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机遇,缩短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产业差距,有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秩序,才有可能追上或赶超德国“工业革命4.0”和美国的“新硬件时代”等西方工业革命。

  3、顺应形势,系统性、体系化推进产业秩序重构

  尽管我国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但是由于我们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只要能够及时创新,抓住智慧城市建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利时机,构建与新的产业环境相适应的产业秩序,就会在新常态下,催生出很多新的业态和市场,带动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

  ① 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的实现目标。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向低端展开的设计方法,核心理念与目标都源自顶层,因此,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定位准确、目标明确、方向清晰的顶层设计是推动产业系统性、体系化前进的基础和依据。

  由于新的产业环境导致旧的产业秩序已经被打破,新的产业秩序正在形成,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秩序重构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产业(企业)顶层设计:确定新的市场形势下的产业(企业)定位、目标、发展方向、运营模式等,指导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也为该产业(企业)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提供设计依据和目标。

  二是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作为推进产业发展重要手段的智慧城市建设须根据产业(企业)顶层设计,编制与产业(企业)顶层设计相适应的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以指导智慧城市建设,为产业(企业)提供智能化服务。

  ② 编制综合解决方案

  以产业(企业)顶层设计为依据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在该顶层设计指导下编制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对教育、化工和养老等产业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解决方案的核心是云计算平台和呼叫中心平台的运用,其中:

  ※云计算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数据的逻辑运算,即:

  —— 数据提取、识别:提取通过有线、无线途径传送来的感知设备产生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识别、转换为云计算平台统一标准的数据模式,形成云计算平台的基础数据;

  —— 数据分析、处理:根据处理规则编制的软件程序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根据需要输出相关处理结果到下一级,根据处理结果是否为最终需要结果,下一级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如果处理结果就是最终需要结果,则将该处理结果直接输出到客户端;二是如果处理结果不是最终处理结果,该处理结果被作为下一级的原始数据传送到下一级或触发下一级的处理流程,继续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直至处理结果为最终需要的结果。

  ※ 呼叫中心平台是一个统一、高效的服务工作平台,是一个统一的对外服务窗口,为用户提供系统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采用云计算技术,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提醒服务、调查服务等服务,具体的服务内容因产业(企业)提供的服务而不同。

  在编制综合解决方案过程中,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 立足实际:根据现有资源(包括市场、技术、资

  金、人力等资源)实际编制综合解决方案;

  —— 适度超前:综合解决方案是为了实现提升产业(企业)效能目标的,切忌方案落后,但是更不能太超前,以免造成方案实施后达不到预期结果;

  —— 可操作性:综合解决方案是一系列方案的有机融合,确保方案的各个环节均可实施;

  —— 时效性:方案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实施周期越短越好。

  ③ 编制技术设计方案

  根据产业(企业)智慧城市建设综合解决方案中的服务功能和技术模块功能编制技术设计方案,因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的服务功能将不断增加,因此技术设计方案应具备以下特点:

  模块化设计,功能扩展灵活;

  采用云技术,具备开放性和兼容性;

  结果输出多样性、人性化。

  ④ 施工组织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与传统信息化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施工组织,由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是综合性很高的项目,涉及到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比较多,是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因此施工组织尤其重要;其次,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采用的是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

  五、处理好产业秩序重构过程中几个关系

  1、长期与短期的关系

  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企业)发展的影响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同时,一种新的产业秩序的形成也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在推进过程中一定要长期和短期兼顾,在综合解决方案设计格局和设计框架上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来处理好长期和短期的关系。

  2、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新的产业秩序形成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需要分工协作,政府起到定方向、引导、把关的作用,确定产业顶层设计、建设目标、建设原则;企业在政府的整体顶层设计框架下发挥各自优势,在政府确定的目标、方向指导下,明确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进而推进企业的相关工作。政企联动、各负其责、共同努力,形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重构产业秩序的合力,使中国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在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国企与私企的关系

  因为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在目前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国企和私企都将在产业秩序重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国企和私企各自优势和特点,合作推进,共同发展。

  4、先进技术与现实需要的关系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的技术进步是无止境的,在智慧城市建设和新的产业秩序形成过程中,不是将原有技术、产品全部抛弃,将原有的管理流程和规范全部废除,而是立足实际,在原有技术、产品和管理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提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优化产业链各环节效能,形成适应新环境、新常态的产业秩序。不能去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当然,先进技术的研发是必须的,但是须取决于条件、环境和需求等因素。

  5、新老标准的关系

  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对产业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部分原有的标准已不适应新的产业环境,没有标准的产业秩序是不成立的,因此,产业标准的修订刻不容缓,但是也要兼顾正在采用的旧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处理好新、老标准的关系至关重要。

  作为国家行为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在全国推开,已成燎原之势,对中国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只要将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二者相互促进,必将为中国产业的腾飞作出巨大的贡献,新常态下的产业秩序更有利于提高中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帮助。

智慧城市 详细

涨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1 紫光股份 80.14 10.01%
2 东软集团 15.94 10.01%
3 立昂技术 38.17 10.00%
4 赛为智能 18.52 9.98%
5 太极股份 30.30 8.37%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1 天夏智慧 12.58 -5.77%
2 大华股份 24.40 -4.76%
3 浪潮信息 23.85 -3.17%
4 南威软件 12.10 -2.97%
5 卫宁健康 11.99 -2.44%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