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杨坪 陈芳
“关键少数”离职缘何诱发大跌:“每天2.5位”董秘离岗 财务总监、董秘“携手离职”故事多
又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高管变动公告。
21世纪资本研究院跟踪数据发现,2021年以来,截至3月11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A股市场已经有435家次上市公司核心高管离任。
其中,173家次为董事会秘书离任,126家次为财务总监或财务负责人离任。
这些上市公司核心高管离职的理由包括个人原因、工作调动、到退休年龄、个人身体原因等。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资产重组、面临重大处罚或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等,也容易导致高层变动。
此外,“尽快套现”也是一些上市公司高管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作为直接对公司信息披露和财务数据负责的核心人员,董秘、财务总监等核心高层的离职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部分董秘、财务总监辞职,可能是基于他本身就职的环境出现变化,这背后可能透露出一些信号,比如这家企业本身的效益下滑,所在岗位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又或者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违法违规事项,担心追责。”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
“风险链”:新希望、歌尔式样本
市场对于董秘、财务总监等核心高管离职的消息十分敏感。
往往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市场对公司经营层面的“顾虑”,引发股价巨震或负面舆情。
较为典型的如歌尔股份,2021年1月27日晚间,歌尔股份发布两条公告,宣布原财务总监段会禄因工作安排辞去财务总监职务,内部审计负责人冯建亮因工作调整辞去内部审计负责人职务。
次日,歌尔股份股价直接跌停。
公告显示,段会禄2001年加入歌尔股份,2008年歌尔股份上市时即担任财务总监,虽然辞职后仍担任董事、副总裁职务,但这位财务“老将”在2020年年报披露关键期辞职还是引发了市场不满。
甚至,有市场人士据此猜测歌尔股份或存在财务造假。在部分投资者看来,近年来存货和应收账款高企,不断融资缓解流动性不足等行为异常。
公开资料显示,近三年来,歌尔股份应收款从70亿元(2018年)增长到110亿元(2020年三季度),存货从35亿元增加到122亿元,两者合计达到232亿元,占流动资产298亿元的78%;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合计从原来的6亿元增长到目前近65亿元(28.31亿元+36.46亿元)。
随后,尽管歌尔股份在互动平台上回应称,“原财务总监段会禄,将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副总裁职位,作为公司核心高管团队成员之一继续开展工作”,怒斥“部分媒体,对于公司这一正常的人事升迁和任命,进行断章取义和捕风捉影的解读”。
但此举仍然没有挽回公司股价的颓势。
这并非个例,另一家在今年来董事和财务总监同时离职的新希望也遭遇负面风波。
1月11日,新希望(000876.SZ)发布公告表示,新希望副总裁兼财务总监王述华、董事会秘书胡吉二人因个人原因辞去所担任新希望高管职务,辞职后,将不再担任新希望任何职务。
而在离职时,王述华和胡吉还各有数十万股股权激励股票尚未解锁。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新希望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第三次发布高管辞职公告。
据2020年12月2日公告,新希望副总裁韩继涛、副总裁王维勇等3人因个人原因申请辞职。据2020年9月7日公告,邓成因新希望战略安排及个人工作变动原因,辞去新希望董事、总裁等职务。
在董秘、财务总监离职后,新希望股价连续多日下跌,整个1月下跌逾5%。
公司2020年业绩也不及预期,数据显示,2020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098.25亿元,同比增长33.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82亿元,同比仅增长4.77%,大幅低于市场预期超80亿元的全年总盈利。
“离职潮”:每日2.5名董秘离岗
市场之所以对于“关键少数”如此敏感,与市场当下对企业财务风险极为敏感有关。
21世纪资本研究院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关键少数”离职频率持续在高位。
2021年以来,截至3月11日,A股市场合计173名董秘离职,平均每天有2.5名董秘离开岗位,较去年同期增加三成;同期,还有126名财务负责人/财务总监离任,其中财务总监和董秘同时离职的企业高达17家。
从行业分布上看,医药生物行业是董秘离职高发地,合计有15名董秘离任,紧随其后的化工、公用事业、机械设备、传媒则分别有14、14、13、13家上市公司董秘离职。
从离职原因上看,各核心高管给出的因素各异:有个人身体或家庭原因,也有正常退休或工作调动。如洋河股份董事会秘书兼财务负责人丛学年,其辞去相关职务的原因主要源于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目前仍在洋河股份担任非独立董事。
不过,尽管有特例,但高管的稳定性大多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和处境息息相关。在大部分的董秘、财务负责人等高管频繁离职背后,往往伴随着上市公司本身经营环境等的变动。
较为典型的莫过于东方金钰(退市金钰),今年1月29日,退市金钰副总裁姜平、副总裁郭梅艳、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赵琳迪纷纷提交书面辞职报告。
随后,3月10日,财务总监宋孝刚也宣布离职。
频繁的人事变动背后,显示出退市金钰风雨飘摇的处境,曾被誉为“翡翠第一股”,受金融去杠杆政策及其他因素叠加影响,融资出现困难,资金流动性紧张,深陷债务危机。
该公司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亏损19.5亿元~24.5亿元。
2019年,因未能偿还贷款和到期债权,退市金钰被债权人两度申请重整。
但受股票摘牌影响,法院于2021年2月裁定不予受理。同时,东方金钰被指财务造假,包括时任董事长赵宁在内的多名相关责任人被处罚。
2020年11月25日-12月22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被上交所予以终止上市。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退市金钰将于3月17日被上交所予以摘牌,进入全国股转系统交易。
同样,近年来连续亏损且诉讼缠身的联建光电也是个中代表。
3月5日,联建光电公告,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王广彦以及财务总监席智建的辞职申请,王广彦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职务;席智建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财务总监职务。王广彦、席智建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
而更早些时候,席智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刑事拘留,相关事项尚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上市公司处境也颇为艰难,联建光电2018年及2019年分别亏损28.87亿元、13.8亿元,2020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净利润或续亏2.4亿元至3.6亿元,披星戴帽已然落定。
事实上,面临核心高管频繁离职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已经采取用脚投票的决定。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显示,今年以来董秘、财务负责人/财务总监同时离职的17家上市公司中,仅2家市值在200亿元以上,另外还有13家企业市值不足百亿,更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市值不足50亿元。
“行刑民”:惩处力度加大
部分“问题”公司高层频繁变动的最核心原因,与当前监管层加大对董监高问责力度不无关系。
这也是“关键少数”离职,旋即引发市场“风险猜想”的主要原因。
“A股几千家上市公司,几百家企业更换董秘和财务总监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可能出于个人原因,也有可能出于正常的人事调整,也有可能是因为股票市场红火,董监高减持规则和离职挂钩,抵不住减持的诱惑而离职,A股有正常的人事流动,总体对企业影响也十分有限。但也有适应监管变化的因素,因为监管正在改革,未来越来越严格,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来应对新情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受访指出。
在新证券法落地一周年后,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也正式施行。修订后的刑法,大幅提高了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的惩戒力度,在信息披露严重违法的处罚上,本次修正案还新增“情节特别严重的”的加重情形,相关责任人的刑期上限由3年提高至10年,罚金数额由2万元-20万元修改为“并处罚金”,取消20万元的上限限制。
让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惩治,让投资者利益得到保障,一直是资本市场法治建设遵循的原则。
随着刑法修正案的施行,证券领域民事、行政、刑事三位一体的追责体系也得以形成。
“在注册制改革和新证券法实施的背景下,董秘和财务总监成为了高危职业,董秘和财务总监都肩负着上市公司重要事项的披露,以及重大财务报告,包括年报、半年报、季报披露的签字画押和相关直接责任的事件,因此,在注册制改革和新证券法落地实施之后,他们也变得紧张起来。”董登新说道。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新证券法落地当年,(2020年内)证监会开出96张罚单,罚款高达49亿元,其中有62张针对个人处罚,34张针对企业,以及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直接负责人员。被处罚对象共计324个,包括289名个人和35家企业。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