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财经 > 证券 > 正文

字号:  

审批简化 期市注册制迎来曙光

  • 发布时间:2015-03-16 01:30:35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叶斯琦 王朱莹

  市场化改革是当前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期货市场的集中要求,而深化期货市场改革的第一步,无疑是建立期货品种上市的市场化机制。

  国务院日前决定再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涉及期货方面的包括:原属于证监会审批范畴的期货交易所上市、修改或者终止合约,以及期货交易场所合并、分立或者解散等审批项目,均被取消。

  “这是管理层简政放权、加大金融改革的具体举措。同时,在对品种上市、修改、退市掌握一定自主权后,各交易所之间的‘默契’有可能被打破。”业内专家指出,以前交易所要上市新的期货品种,需要经过很多道关卡。审批放开有望推进交易所市场化进程,将来交易所就可以根据内部制度和市场需求来推出与实体经济相关联的品种。

  审批取消 期货市场化提速

  期货合约上市、修改或者终止审批以及期货交易场所合并、分立或者解散审批等的取消,揭开了期货业市场化进程的新篇章。

  “这是管理层简政放权、加大金融改革的具体举措,对期货市场发展构成行业利好。作为场内市场的期货市场尽管经历了治理整顿与规范发展的不同阶段,因审批制下期货品种与合约数量的限制,远远不能满足实体企业与金融产品对冲风险管理的需要,合约的审批权的下放,意味着期货交易所将承担更多的市场化职能,有助于期货市场改革发展的提速。”海通期货研究所所长高上表示。

  近几年,期货市场发展不断加快。2013年国内期货市场成交量累计20亿手,成交额26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15%和56.30%,创下期货市场成立以来的历史新高。2014年我国期货市场全国成交量进一步提升至25亿手,累计成交额29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5%和9.1%。此外,证券期货的6个交易所中,四个商品交易所利润达到300多亿元,其中上期所150亿元,中金所50亿元,显示了期货市场蓬勃发展的态势。

  尽管经过多年来整顿与规范发展,但期货市场远远无法适应实体企业与金融时代的需求。“高标准、稳发展”的同时,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不匹配也日渐突出。从行业管理的保证金与会员的盈利能力看,生存现状不尽如人意,与金融业的其他行业相比,如与银行100万亿元存款、券商8万亿元资管规模、信托10万亿元、基金公募4.5万亿元、基金专户2万亿元、私募3万亿元等发展规模相比,2600亿元的保证金仍显微不足道,期货业更加迫切需要市场化的简政放权。

  由于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独特性,走过很多弯路,也出现过混乱,期货品种审批制因而应运而生。1999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期货交易所上市、中止、取消或者恢复期货交易品种,应当经证监会批准。这一制度在实践中逐渐演变为联合审批制,并在之后的两次条例修订中,被以条文形式确认并保留了下来。

  然而,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抗风险能力的提高,期货市场已经建立了多线条、立体性的风险控制体系,能够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潜在风险。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基本没有出现重大风险事故。放开审批制,走向注册制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取消期货交易场所上市、修改或者终止合约审批意味着中国期货市场真正走向市场化,交易品种能否成功取决于其对实体经济的风险管理需求的满足程度,而不再是行政审批的资源,破除期货市场的垄断性和行政干预,有利于给期货市场,特别是期货交易所松绑,有助于市场化竞争。”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取消审批制,也意味着加大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并且是应对国内外竞争的必要举措。目前我国期货市场面临许多外部竞争压力,同样需要用市场化的改革来应对。

  差异化竞争 交易所格局重构

  近年来,在几大交易所跑马圈地式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期货交易品种稳步增加。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1998年至2008年,国内期货交易品种由8个增至19个,农产品、金属、化工产业的期货链条初步确立。

  随着雏形初步具备,期货市场的版图也以四大交易所为中心铺陈开来,鼎立格局逐渐确立。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在金属、能源等品种方面占据主导地位,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在农产品和工业品方面各具特色,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则是金融期货的主战场。

  随着相关审批制度逐步取消,新合约出现速度有望加快,一场新的群雄逐鹿大戏会否重现,期货市场的格局将如何嬗变?

  “对品种掌握一定自主权后,各交易所之间的‘默契’有可能被打破。”广发期货副董事长肖成指出,以前交易所要上市新的期货品种,需要经过很多道关卡。审批放开有望推进交易所市场化进程,将来交易所就可以根据内部制度和市场需求来推出和实体经济相关联的品种。

  展望未来的格局,混沌天成期货研究院院长叶燕武表示,几大交易所的优势品种依然会继续保持,不过竞争加剧也必将使得交易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交易所间的差距也就随之不断缩小。

  “未来期货交易所不会简单依靠多上品种来恶性竞争,因为如果一个期货品种不能使产业增量资金进入,也就是不能够有效服务某一产业链,不能使这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那么仅仅依靠投机资金,甚至是交易所内的存量投机资金来提高交易的影响力和收入,必将是徒劳无功的。”叶燕武说,因此,未来几大交易所需要凭借自身优势,有效把握产业内部需求,通过金融产品有效率地服务产业链和国民经济,才能提高交易所的影响力,才能更加有效的争取客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取消的行政审批,是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中第十三条中的(三)、(四)、(五),而涉及期货品种的第(二)条,即“上市、中止、取消或者恢复交易品种”尚未取消,并且原条例中补充条文“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期货交易所上市新的交易品种,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尚存,因此这仍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期货交易所的市场化运作方向,短期内可能仍看不到交易所相关品种的布局。

  对于未来期市市场化的前景,高上表示,可能需要几方面倒逼。首先,通过场外衍生品的快速发展与需求,吸引更多期货公司通过风险管理子公司,逐渐把业务重心转移到更为广阔的场外大宗商品市场,对场内品种匮乏形成倒逼。其次,通过丰富的现货市场,包括股票与债券现货对风险对冲管理的巨大需求,形成对期货市场发展的倒逼,迫使期货业改革步伐加快。第三,海外期货品种的发展,QFII不断进入以及沪港通“期货通”之后,对国内期货市场对冲风险需求的倒逼。

  “审批权限下放一小步,市场发展一大步,最终取消期货品种的审批不会太遥远。”高上说。

  加快期市创新步伐

  “总体来看,期货品种审批逐步放开,对于期货公司和投资者而言利大于弊。”程小勇认为,首先,期货公司和投资者将拥有更大选择权。审批取消后,各交易所必须适应市场需求,丰富品种种类,满足不同期货公司和投资者的个性化需求。其次,期货交易所在品种竞争上加剧,必定会增强服务,期货公司和投资者将从中受益。第三,面对品种多样化,期货公司的成本增加相对有限,但是市场深度、资金的广度和含量会增大,期货公司收益会提高。最后,期货品种审批取消后,后续包括市场保证金收取等措施也会跟进,这对期货公司资管业务投资策略多样化、成本下降和结构化产品设计都有很大帮助。

  有人认为,为了进一步争取投资者,未来期货市场可能形成小合约主导市场的格局。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小合约的优势是增加投机资金和市场活跃度,但不是仅仅依靠小合约就可以成功争取到市场。如果合约设置不能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那么期货市场存在的本质也将被投机所代替,这样的品种很可能被投机资金控制,从而失去期货市场本身的价值,也必然会在对手盘资金消耗殆尽的情况之下,形成一个陨落的合约。

  “某一品种只有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产业链的长期资金可以在这一市场进行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才能具有真实而长久的生命力,因此小合约是市场的需求,但绝对不是期货市场争夺客户的最佳办法。”叶燕武说。

  高上则认为,不少期货合约在制定的时候,可能更多考虑的是实体企业或金融机构对冲的需求,合约资金门槛相对较高,一定程度影响了普通投资者参与的积极性。反过来,因品种的活跃度有限,流动性受到影响,也制约了期货市场深度与广度,影响了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为此,部分合约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可以考虑推出适应更多投资者参与的迷你型合约。

  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期货行业,包括股票市场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都在经历去行政审批的过程。例如此次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还包括取消证监会对于证交所上市新的交易品种,以及新三板上市新交易品种的行政审批等。

  业内人士指出,这将为未来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进一步扫清障碍,削减监管批准上的繁文缛节,将提振资本市场的流动性。

  展望注册制,业内人士指出,注册制有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证券市场,是2015年最值得期待的改革举措之一。不过,发行体制向注册制转变,势必有许多“存量”制度需要完善,许多“增量”制度需要建立。

  “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必将带来证券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监管部门还得借助市场各方面的力量来监督信息披露,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公平和正义。”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说。

  在改革的大潮中,“源头活水”有望给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