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基地就是推动产业融合
- 发布时间:2016-02-06 08:34:41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房宁
“我们存的红薯基本卖完了,60%是通过农事体验销售的,这是2015年初没有想到的收获。过了年,农事体验的动静得大一些。”谈起新春的期待,返乡创业的“80后”——陕西西安市灞桥区乐思蜀红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小黎神采飞扬。
2008年,为照顾家人,在西安开了多年古玩店的胡小黎回到灞桥老家,打算在婆家5亩旱地上做文章。她没务过农,只听人说“红薯是个懒庄稼”,就想着从种红薯着手。一扎进种红薯这件事,她才知道“懒不得”。
“农业跟开店不同,每年都要面对新情况。”胡小黎说,选品种几经波折,从河南平原引进的品种在黄土塬上“水土不服”,第二年推倒重来;成立了合作社,为流转土地跟农户“磨破了嘴皮子”;推广新技术,让“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户改变旧观念、旧习惯,得讲究策略……品种、土地、技术问题解决了,还得跑市场。
为此,他们跑过批发市场、酒店、超市,开过6家直营店。折腾了三四年,她慢慢悟到:“全产业链得一个团队来做,在销售上同质化竞争又太厉害,而我们的优势就是基地,得把基地做成品牌。”她关掉了直营店,把销售转给流通企业做,自己一心做基地。
这几年,胡小黎种红薯种出了名堂,12个品种的无公害彩色薯在市场上站稳了脚,“乐思蜀”成了西安市著名商标。她更看重的是,合作社发展了183户社员、1100多亩土地,成了陕西省百强示范社。“现在周边自己种红薯的农户也开始用覆膜、起高垅这些技术了,有些农民都主动提出把土地流转给我们。”
在一切都看似步入正轨的情况下,市场又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两年高端市场不景气,2015年农产品销路不好,我们的红薯也面临着不好卖的情况。”胡小黎说,基地能提供的不只是农产品,还有农业休闲旅游。
2015年下半年,合作社主动与周边的学校联系,小规模组织农事体验活动。挖红薯、挤羊奶、吃农家饭等受到体验者的欢迎,活动规模从一次几十人扩大到300多人,一个收获季就接待了五六千人次。
农事体验的尝试令胡小黎喜出望外,红薯不愁卖了,原本地头价6毛多钱一斤,而被游客挖出带走的身价涨到5块多,而且二次购买红薯的多了起来。胡小黎说,合作社2015年创下的400多万元销售额中,农事体验功不可没。游客还带来了餐饮、购买土特产等附带消费,周边农民的收入也跟着增加了。
“咱把基地做好,就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前不久,合作社门口又多了一块“六产并举实践实验基地”的牌子。胡小黎说,过了年,新招聘的大学生就陆续到位了,他们打算把农事体验的主活动场再整一下,接待工作得细化,微信和网站也要更新。合作社在种植环节也准备根据农事体验的要求进行调整,“卖产品的时候追求商品薯外形整齐、漂亮,而游客希望能挖出形状多样、奇特的红薯,我们得有针对性地改变,把农事体验做到新高度。”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