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一个森林工业基地的科技呼唤

  • 发布时间:2014-12-03 01:30:46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今年4月1日,黑龙江森工林区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进入修养生息新阶段,结束了森工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木材生产历史。作为全国最大的国有重点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停伐后的黑龙江森工林区将如何生存?

  11月13日—15日,科技日报记者深入走访了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的兴隆、绥棱、通北三个分局,发现林区企业在森工总局和地方林业局的谋划下已初步转型成功,由原来单一主打森工产品的局面转向森林食品、清洁能源、医药产业等多产业发展的格局。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转型中的森工林区亟需科技支撑。

   转向林下经济,呼唤科技支撑

  步入巴彦县兴隆林业局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记者看到近百栋挂袋木耳大棚披着“棉被”在生产菌料,不时能闻到一些木屑发霉的味道。

  兴隆林业局局长崔保国告诉记者,林区全面停伐后,怎样解决“人往哪里去”成为转型发展的关键。除了实施人员分流外,兴隆重点建设黑木耳项目,投资750万元建设了年产1000万袋、日产3万袋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及212栋挂袋木耳大棚。

  “食用菌基地是由停伐后闲置的储木厂改造而成”。生产基地书记王建华告诉记者:“尽管菌类栽培基地建起来了,但是停伐后木材紧缺,菌类所需的木屑原料成为紧俏资源,现在只能靠玉米棒、豆粉、木屑搭配制作原料,成本增加。更科学、廉价的搭配在哪能找到?”在菌包袋生产车间,包袋的生产工艺粗糙而简易,当记者问及如何保证菌包袋的质量时,王建华说:“木耳的生长条件苛刻,如果木耳无法生长就用蘑菇代替种植,蘑菇不成就全废了。”面对现实问题,王建华显得无能为力,“原料紧缺与科学培育在低学历的林区员工中很难改变,期待相关单位为兴隆提供科技支持。”

  目前,在兴隆林业局除了生产食用菌,还将与中国化工集团合作开发生物质能项目与木醋液产业,研发“一生一木”品牌叶面肥及食品、药品类产品。同时,与大连一家企业合作开发山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研发生产以多种绿色山副产品为原料精深加工后的即食高端绿色产品。靠着“绿色生态”品牌,使职工收入不断增加。

  转向非林经济,迎接科技合作

  与兴隆林业局初级转型不同,通北林业局在2013年就主动全面停止木材采伐,率先进行经济转型,依靠林区65万亩的可耕种土地建设“以农养林”改革试验区,科技兴林在通北大放光彩。

  在2010年,通北林业局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试验种植冬小麦获得成功,亩产达到530斤,与春小麦比单产提高了近100斤。通北林业局副局长李晓军介绍说,冬麦在高寒地区栽培成功,不仅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同时也为龙江千亿斤粮食做出了贡献。“高寒冬小麦具有种子用量少、麦子品质好、小麦产量高三个优点,通过在育种技术与栽培技术上的突破,即使在-40摄氏度气温下也能顺利越冬。”

  面对成绩李晓军也向记者表达着新的技术需求,“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端加工技术跟不上,通北亟需更加有科技含量的加工设备将优质的高寒冬小麦精、深加工,推向全国。”

  转向生态经济,科学合理布局

  绥棱林业局的转型则依托生态资源,着力打造龙江知名生态园林城。2011年以来累计完成更新造林48600亩,森林抚育590700亩,森林覆被率达到78.4%。2012年局址被黑龙江省旅游局评为3A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有森林旅游小火车、关东民俗文化园等旅游景点。

  与绥棱城镇旅游这样特色区域相比,森工的亚布力、雪乡、凤凰山等生态旅游更是名声在外,已成为当地龙头项目,效益可观。2013年,黑龙江森工生态游共接待游客790万人次,实现产值达41亿元。黑龙江森工总局采取国内市场和区域市场相结合的方法,整合雪乡、亚布力、凤凰山等重点景区,打造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旅游龙头企业;对柴河小九寨、兴隆鸡冠山、大沾河湿地、双鸭山、青山等景区,加大扶持力度,将其逐步发展成区域性旅游度假胜地。

  黑龙江森工还依靠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重点发展了绿色食品业、北药业、苗木花卉业,推动鹤立3000亩、双鸭山1000亩两个大型营林产业园升级,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