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月17日讯(记者叶浅 见习记者苏楠)近日,武汉长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利新材”)更新预披露招股书,拟登陆沪市主板,保荐券商为兴业证券。
据了解,长利新材主营玻璃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浮法玻璃、镀膜玻璃、光伏玻璃和其他深加工玻璃,产品主要应用于房地产领域,光伏领域为其近年来新拓展的下游应用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长利新材于2019年至2021年表现出的业绩增长势头相对较好,但2022年上半年随着玻璃市场景气度下降,公司毛利率及净利润同比大幅走低,或存业绩“变脸”风险。
此外,长利新材所在的玻璃行业,包括新开拓拟大幅扩产的光伏玻璃行业,均为政府重点管控、关注产能行业,有分析认为,部分企业拟建设产能或将被限制。且据证监会反馈意见,公司于报告期内曾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致1人死亡,却并未在招股书中披露。
存业绩“变脸”隐忧
据招股书,为解决平板玻璃的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2013年10月,国务院即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明确禁止其建设新增产能项目。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除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外,2015-2021年玻璃价格景气度持续回升。
确如其所言,数据显示,长利新材于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约22.40亿元、23.12亿元、33.9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3.18%,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3.55亿元、5.74亿元、10.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72.93%。
但值得关注的是,与招股书中所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玻璃行业周期性已明显弱化不同,长利新材于2022年上半年业绩波动仍相对较大,毛利率及净利润均大幅走低。
数据显示,2022年1-6月,长利新材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4.0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1.83亿元,综合毛利率由2021年度的46.19%降至22.08%,考虑到玻璃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的特点,公司当年度业绩或将远逊于2019年至2021年。
实际上,据光大证券研报,在需求疲弱、成本高企的背景下,玻璃行业已在亏损边缘。自2022年7月以来,随着玻璃基本面和预期持续走弱,产线冷修节奏提速,施工淡季叠加春节假期,2023年一季度的企业经营压力仍然较大,或可看到更多产线进入冷修。
公开资料显示,冷修是指在玻璃熔窑的窑体到期后,全线停产对其进行更换或修补,待重新达到生产条件方可复产。
主要募投项目赛道拥挤
在长利新材2019年至2021年的业绩高增长中,光伏玻璃的表现颇为亮眼。数据显示,公司光伏玻璃产品于上述年度分别实现营收约194.37万元、1.07亿元、2.1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946.51%。
或基于此,加之光伏玻璃暂不受新增产能限制,据招股书,长利新材此次冲击IPO拟募集约50.31亿元,其中约27.74亿元将投向长利广西硅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以扩张公司光伏玻璃产能。
但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光伏玻璃的赛道也愈发拥挤。据华泰证券研报,截至2022年12月28日,国内在产光伏玻璃产能达到7.48万吨/天,同比增加81.5%,其预计2023年国内仍有约3.14万吨/天的光伏玻璃产能点火,2023年底在产产能将同比继续增长42%。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华泰证券研究团队认为,供给增长过快将是2023年光伏玻璃行业的主要矛盾。天风证券亦曾发布研报称,总体看,考虑到2022年、2023年两年光伏玻璃拟投产新产能量较大,光伏玻璃未来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性较大。
华泰证券研究团队表示,其汇总了各地方政府组织的光伏玻璃项目听证会情况,扣除在2022-2023年已投产或有望投产的在建项目,潜在的拟建设项目总规模约22.4万吨/日,是当前在产产能的3倍。拟建设项目规模庞大,若悉数投产将使行业竞争格局进一步恶化。
在玻璃行业产能本就整体处于严格管控状态的背景下,光伏玻璃产能的快速扩张显然吸引了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注意。2022年11月21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曾发布《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明确表示将开展光伏压延玻璃产能预警,指导光伏压延玻璃项目合理布局。
对此,华泰证券研究团队预测,这一工作的陆续开展将限制部分拟建设产能的落地。
此外,据证监会对长利新材的反馈意见,2022年3月19日,长利广西硅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发生一起高处坠落生产安全事故,造成1人死亡,上述信息未于招股书中披露。
进而证监会要求长利新材说明未披露上述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是否构成重大遗漏,公司是否受到行政处罚等,并核查报告期关于安全生产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对于长利新材IPO进展,中国网财经记者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