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2月27日讯(记者叶浅 邢楠)近日,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汕头超声”)更新了招股书并回复深交所二轮问询,公司拟在创业板上市。
此次IPO,汕头超声计划募集资金3.11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医用成像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工业无损检测系统研发项目、便携式DR系统研发、产业化及市场建设项目和创新基地建设项目。
近年来,汕头超声营收及扣非净利润均持续下滑,三年复合变动率分别为-8.07%和-14.31%。业绩下滑的同时,公司主要产品医用超声设备出现量价齐跌的情况。此外,汕头超声关于宜华资本相关股权纠纷及其后续进展两度遭深交所问询。
核心产品医用超声设备量价齐跌
汕头超声成立于1982年,公司是从事医学影像设备、工业无损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医学影像设备及工业无损检测设备。
财务数据方面,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的报告期内,汕头超声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6亿元、3.22亿元、2.84亿元和1.33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01亿元、8006.17万元、7592.08万元和4078.72万元。
分产品看,汕头超声主要产品包括医用超声设备、工业超声设备、X射线等,其中医用超声设备为公司核心产品,但其收入占比持续下滑。报告期内,汕头超声来自医用超声设备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36亿元、2.06亿元、1.75亿元和8155.32万元,收入占比分别为72.33%、65.06%、62.53%和61.77%。
值得注意的是,汕头超声核心产品医用超声设备出现量价齐跌的情况。2019-2021年,公司医用超声设备的销售单价为5.28万元/套、5.00万元/套和4.37万元/套,销售数量分别为4472套、4108套、3997套,均呈下降趋势。到2022年上半年,医用超声设备销售单价有所上升,为4.74万元/套,销售数量为1719万套。
在二轮问询中,深交所关注到汕头超声医用超声设备2020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影响,但同行业可比公司迈瑞医疗、理邦仪器同类产品收入均取得增长,公司解释为竞争对手产品及营销布局更全面、市场规模较小不完全可比等原因;2021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主要客户中私立、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的采购量下滑,但同行业可比公司收入均取得增长,公司解释为医疗新基建政策利好、境外销售占比高等。
对此,深交所要求汕头超声进一步说明“后新冠疫情时代以来,医用超声设备市场发生较大变化,基层医疗市场规模下降”的商业逻辑及合理性,公司的应对措施。公司还需要结合终端客户结构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形成当前以私立医疗机构、公立基层(乡镇级)医疗机构为主客户结构的原因,当前客户结构与近年来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变化的匹配性。
除此之外,汕头超声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2019-2021年,公司医用超声主机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0.63%、65.46%和58.41%;医用超声换能器的产能利用率95.81%、61.68%和36.12%。
股权纠纷两度遭深交所问询
汕头超声控股股东超声资管曾卷入一起股权纠纷,该纠纷在第一轮和第二轮问询中均被深交所关注。
股权结构方面,汕头超声控股股东为超声资管,实际控制人为李德来。其中,超声资管为员工持股平台,持有汕头超声60.38%的股权。截至2022年12月9日,李德来及其一致行动人直接持有超声资管59.81%的股权,并通过控制的超研合伙、超康合伙等4家企业间接控制超声资管28.49%的股权。
首轮问询显示,宜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华资本”)为超声资管的原股东,曾间接持有公司11.21%的股权。2019年8月,浙江浙商产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产融控股”)与宜华资本签署协议,约定宜华资本将其持有的超声资管股权收益权转让予产融控股,并将该股权质押予产融控股。
2019年10月,宜华资本与超声资管、汕头超声现任常务副总经理杨金耀等超声资管股东签订股权及债权转让协议书,约定由杨金耀作为职工股东代表,以11000万元(9.17元/出资额)购买宜华资本所持的超声资管17.68%股权及对超声资管的1150.50万元债权。
由于宜华资本曾将所持超声资管股份质押予产融控股,产融控股在知悉前述股权转让后与宜华资本、杨金耀产生纠纷。2020年11月,产融控股向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对此,深交所要求汕头超声说明宜华资本取得、质押、转让所持超声资管股份的过程,与产融控股诉讼纠纷的具体背景、解决过程及最新进展。汕头超声还需说明杨金耀受让超声资管股份的商业背景、资金来源及定价公允性,未存在低价处置资产的结论依据,受让股份后向其他职工等人转让股份的主要过程,受让人员的资金来源。
二轮问询函回复显示,2021年8月30日,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已裁定该案按产融控股撤诉处理。汕头超声表示,“自撤诉至今,未收到对方任何联系。”
对汕头超声IPO进展,中国网财经将保持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