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震荡行情下,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明显降温,整体发行份额创2019年以来新低,平均发行份额(8.59亿份)则已创历史新低。
不管是从发行产品类型还是基金公司来看,公募行业分化趋势日趋明显。从发行结构来看,“债强股弱”特征明显,债券型基金的发行份额占比近七成,远超权益类产品。从发行机构来看,前20家头部基金公司发行数量与规模占据近半壁江山,20家中小基金公司“一基未发”。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发行整体遇冷与市场表现紧密相关。展望明年,多家公募基金在2024年策略展望中表示,当下多个行业和公司的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随着供求关系改善,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增长速度都会重新回归扩张轨道,权益市场或存在结构性机会。
整体遇冷,平均发行份额创新低
今年以来,新成立基金数量与规模明显下降。Wind统计数据显示,按基金成立日来看,截至12月10日,今年以来共成立新基金1170只,相比去年同期的1346只减少约13%;合计发行总份额1.01亿份,相比去年同期的1.3亿份,减少约22%。
回顾近年来的基金发行情况,2020年、2021年是新基金发行高峰期,发行份额均达3万亿左右的历史新高。2022年以来,新基金发行市场低迷,总发行份额降至1.48万亿。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总额再度下降,整体发行份额创2019年以来新低,而平均发行份额(8.59亿份)则已创历史新低。
市场赚钱效应整体偏弱,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相对低风险的债基相对更受市场的青睐。从发行结构来看,新发基金“债强股弱”特征显著。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新发行的权益类(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数量分别为654只、338只;发行份额分别为2769.51亿份、6926.05亿份。从发行份额占比来看,权益类基金占比仅为28.5%,而债券型基金占比则高达68.9%。
从单只产品发行规模来看,新成立基金中,共有261只基金发行份额超过10亿份,占比为22.63%;发行份额超过50亿份的基金仅有56只,其中54只都是债券基金,另外2只产品分别为华安景气领航混合与中信建投国家电投新能源REIT。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近两年权益类基金发行遇冷与震荡行情下权益基金赚钱效应不佳有着极大的关系。市场震荡,板块热点切换加速,基金行业整体赚钱效应较差,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尤其是对于含权类的基金产品,态度较为谨慎,接受度也相对较低。
在整体低迷背景下,今年新基发行市场也有几分亮点,如首批20只浮动型基金已全部宣告成立,整体发行成绩不俗;指数基金已多次呈现集中上报、扎堆获批与上市的的另一番热闹景象等。
头部效应显著,前20家公司占据半壁江山
不仅是在产品中,从发行机构来看,公募行业分化趋势也日益凸显。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4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38万亿元,其中易方达、广发、天弘等5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超万亿。
头部基金公司在新基金发行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数据显示,由易方达、广发、华夏等管理规模居前20大基金公司合计发行578只基金,占比达49%;发行总份额4818.58万亿份,占比47%。其中,华夏、易方达、汇添富、南方等头部基金公司年内已发行超过30只产品。
有人欢喜有人愁。另一面则是,部分公司今年以来发行极少或并未发行任何基金产品,多集中在中小型基金公司。数据显示,今年新发行的基金产品共来自124家基金公司,也就是说,仍有20家基金公司今年以来“一基未发”,如先锋基金、益民基金、中科沃土基金等。此外,东方阿尔法基金、国融基金、瑞达基金等22家基金公司目前仅发行1只基金产品。
华南某公募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基金发行分化一方面与新基金布局能力和品牌效应有关,大型基金公司的管理资产规模大,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与完善的产品线;销售渠道也是一方面,相对而言,大型基金公司凭借自身的股东背景优势,拥有较强的渠道和产品营销能力。展望未来,公募基金行业的分化趋势或仍将延续,中小基金需要不断挖掘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创新产品,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获得投资者的认可,走出差异化发展道路。
估值历史低位,权益市场结构性机会凸显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发行整体遇冷与市场表现密切相关。岁末临近,近日,多家基金公司召开2024年度策略会,就2024年投资发布相关策略。
展望当下及2024年市场行情,多家公募认为,经济将持续复苏,权益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当前很多行业和公司估值具备性价比,明年有较多投资机会可以把握。
“从宏观总量角度看,岁末年初资产配置的主要矛盾,开始切换为2024年国内外经济增长预期差以及国内政策发力的预期。”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在12月6日发布的最新预判报告中指出,短期内修复偏波折的国内经济基本面,会加强政策刺激预期。在这种情况下,“预期—修正”的交易性行情持续反复。
对于经济发展前景,长盛基金预计,2024年宏观经济有望进入补库存周期。而在库存上行的初期到中期,通常伴随着债券利率上行,权益市场机会增多;到了补库存中后期,利率通常见顶回落,权益市场或存在结构性机会。从市场估值看,主要指数估值基本处在历史30%分位以下。当前很多行业估值有性价比,长盛基金预计,未来随着风险偏好提升,估值存在修复的空间。
前海开源基金副总经理、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曲扬直言,经过过去两年的市场调整,很多具有长期成长空间的行业和公司,估值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随着供求关系改善,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增长速度都会重新回归扩张轨道。曲扬认为,未来这些行业有望迎来业绩增长和估值扩张的机会。
富国基金星投顾发布的《2024年A股市场策略与展望》显示,从2023过渡到2024,三大A股核心驱动将显著改变。首先,上市公司盈利有望筑底反弹,逐渐走向低幅度修复通道;其次,中美货币政策有望走向共振,流动性维持宽松格局;第三,由于政策定力与张力并举,美债、美元对A股的影响有望逆转,风险偏好有望迎来积极改善的窗口期。
(责任编辑: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