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再度发文称,当前仍有不少网贷机构无视规定,披上创业贷、毕业贷、培训贷、求职贷等外衣,继续向大学生放贷。文章还列举了“回租贷”等一些收取砍头息的案例。分析人士表示,对网贷开展“校园贷”要坚决打击,但同时也要区分良莠,学生用APP借钱不等于违规“校园贷”,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合作服务校园人群,这种做法应当支持,只有这样才能铲除违法平台生存的土壤。
校园金融产品种类多,销售渠道也很多,根据监管要求,判断一个校园金融产品是否合规的关键点,在于贷款资金来源是否为正规商业银行和持牌金融机构。早在2017年5月,原银监会等几个部门就已发文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但同时也提出,鼓励商业银行,积极研究、探索校园贷可持续经营模式,通过发展正规金融把“正门打开”,从源头杜绝校园贷乱象。
因此,从2017年下半年起,银行等金融正规军再次进入校园市场。一方面部分银行相继推出校园金融产品,包括建行推出“金蜜蜂校园快贷”、中行推出“中银E贷·校园贷”、工商银行推出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大学生融e借”等等,另一方面,蚂蚁、京东、分期乐等电商平台,也开始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
上述两种方式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由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差别在于,后者是由互联网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获客、引流、辅助风控、资金资产匹配等金融科技服务。所以,业界观点认为,当学生在某一个贷款APP上获得贷款,只要资金来自银行等合规金融机构,就是符合监管要求,并且是政策鼓励的方向。
在监管部门看来,“校园贷”此前有四类参与主体:一是电商系,包括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以及分期乐商城都相当一部分学生用户;二是各类网贷机构;三是各类民间金融线上化的高利贷者;四是协助诱导学生利用学生身份披着“校园贷”幌子以欺骗形式犯罪的不法分子。校园贷以往频发的乱象,基本上都是第三第四类引发的。
而第一类的主体——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分期乐等平台,过去两年利用技术和运营优势,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帮助校园金融“开正门”,非但没有扰乱校园金融秩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金融机构开展校园金融服务时面临的各种难题。以分期乐为例,目前该平台拥有金融合作伙伴超过100家,涵盖工农中建交等国有大型银行在内,新增借款资金绝大部份来自金融机构。
当前,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人群更迭和技术革新的不断加快,一个新的消费时代已经来临。消费持续增长需要金融助力,因此专家表示,要理性对待消费金融包括校园金融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既要防范风险,也要区分良莠,从而让消费金融更好地服务消费、服务年轻的消费者。
(责任编辑:孙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