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
2021年5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罗延枫主持发布会,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朱兆文、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峰、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行长邢毓静、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葛春尧、兴业银行普惠金融管理部总经理李泰顺出席,介绍“加强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的金融支持”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朱兆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
马 峰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
邢毓静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行长
葛春尧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李泰顺兴业银行普惠金融管理部总经理
主持人
罗延枫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
时间
2021年5月28日
罗延枫: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发布会的第六场。去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民银行通过一系列措施支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效。在此过程中,我们持续关注一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5月12日和5月26日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支持受疫情持续影响的行业企业以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相关工作又作了部署。今天这场发布会聚焦“加强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和大家作交流。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几位嘉宾,他们是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朱兆文先生,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马峰先生,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行长邢毓静女士,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葛春尧先生,兴业银行普惠金融管理部总经理李泰顺先生。
首先请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朱兆文副司长介绍情况。
朱兆文: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就近段时间金融支持受疫情持续影响的行业企业的整体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效作简要介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作为,精准施策,有针对性地围绕市场主体发力,加强对受疫情持续影响的行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在国家相关部委、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金融系统的共同努力下,金融支持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是更加注重保持信贷的平稳增长、合理适度。我们坚持“稳”字当头,为受疫情持续影响的行业企业恢复发展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4月末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贷款余额118.4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稳步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二是更加注重加强对受疫情持续影响重点行业企业的精准支持。3月22日易纲行长主持召开全国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强调并督促金融机构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的要求。同时,我们指导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因地制宜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创新政银企对接机制,重点加强对外贸、文旅、线下销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金融支持,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金融支持演出企业、旅行社等主体市场纾困发展的通知,针对民航困难企业出台了应急贷款的政策。4月末文体娱乐业、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的贷款同比增速均超过10%,其他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贷款也在稳步增长,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三是更加注重巩固提升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的执行效果。按照今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我们及时将两项政策工具延续实施至今年年底。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小微企业再帮扶一把。2020年至2021年4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对10.2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了延期,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5.8万亿元。四是更加注重提升商业银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6.8万亿元,同比增长32.5%,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627万户,同比增长28.9%。五是更加注重发挥多渠道融资支持作用。建立债券发行绿色通道,支持受疫情持续影响的地区行业的企业发债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增加小微领域的信贷投放。今年前四个月企业共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4.8万亿元,净融资1.2万亿,支持17家商业银行发行小微金融债2050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三分之二。此外我们还注重加大对制造业、科技、绿色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稳住总量、优化结构、稳定预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精准做好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市场主体的支持,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一是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同时保持宏观杠杆率的基本稳定。二是进一步强化分类分层分区域的信贷政策落实。联合行业主管部门抓实抓细金融支持工具的落地,加大对融资增长缓慢但地方金融生态逐步好转的地区的融资支持力度。三是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地做好小微金融服务。短期内保持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进一步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牵头出台深入开展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政策措施,督促金融机构优化完善长期性、制度性的政策机制,并抓好落实。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罗延枫:
下面请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马峰副司长介绍情况。
马峰: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人民银行举办这次新闻发布会,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借这个机会,我简要介绍一下疫情发生以来,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纾困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扩大内需、“六稳”“六保”等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对接金融管理部门,用好各项金融纾困政策,并会同合作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金融支持,推进复工复产复业,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主动对接落实好金融纾困政策。人民银行发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以来,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时间以印发通知、会议动员、组织培训等方式,组织各地的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帮扶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各地积极行动,与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对接争取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二是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今年4月30日,为纾解演出企业、旅行社等文化和旅游领域市场主体面临的阶段性困难,我们联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抓好金融政策落实 进一步支持演出企业和旅行社等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部署开展多项工作任务,包括继续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引导合理增加信用贷款,建立健全融资配套服务长效机制,支持各地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发挥积极作用,鼓励保险机构实施惠企举措,丰富文化和旅游保险产品供给等等。我部还要求各地的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把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举措,建立部门间工作协调机制,切实抓好工作落实。三是深化政银合作做好投融资服务。疫情发生后,我部与工商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文化和旅游企业新增1000亿元纾困复产专项授信额度,截至目前已经落实了900多亿元。近日,我部还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开发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通过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文化和旅游领域的重点重大项目、加大对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的纾困帮扶力度等重点任务,并在融资规划、资金支持、综合性金融服务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此外,文化和旅游部还与深交所、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推进资本市场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促进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费等领域开展了密切的合作。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举措,持续深化文化、旅游与金融合作,完善政策体系,促进服务机制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罗延枫:
下面请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邢毓静行长介绍情况。
邢毓静:
各位同仁上午好,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就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在深圳所做的一些工作以及效果跟大家作一个介绍。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深圳中支按照总行的统一部署,始终围绕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这一工作主线,确定“全面覆盖、重点突破、科技赋能、创新增效”的工作思路,聚焦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持续发力,不断加强金融支持力度,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2021年一季度,深圳地区的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1%,两年平均增长4.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29.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26.2%,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长46.8%,基本上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的绝对水平。4月末,深圳市场主体的家数367.4万家,较2020年末进一步增加了接近9万家。
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会同相关部门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技赋能,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便利银企对接。依托深圳金融服务平台,人民银行和深圳市、区推送重点企业名单至银行,“一对一”问诊帮扶。截至5月23日,向辖内银行推送重点企业3464家,已经有1472家企业共获得贷款389.51亿元。同时在平台上推出“稳企业保就业金融直通车”专区,以线上金融超市的方式集中展示多家银行“稳企贷”专项金融产品,一站式便利银企对接。截至5月23日,1304家企业通过稳保专区自主提出融资需求,获得银行授信106.28亿元。二是全面覆盖,首创开展深入街道社区稳企业保就业专项行动。2020年4月以来,借鉴防控疫情中发挥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组织优势,以市场主体为核心,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汇集辖区内的银行、政府、街道、社区等多方力量,下沉服务当好“客户经理”,“下足笨工夫”,人民银行带队进街道、进社区、进园区,送政策上门、送产品上门、送服务上门,着力拓展首贷、信用贷,推动线下的政银企精准对接。目前深入街道社区稳企业保就业的专项行动仍在持续进行中。三是狠抓落实,督导金融机构持续做好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工作。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按月通报金融机构落实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工作情况,在辖区内促进互比互促,提高银企对接的审批效率,督促银行持续做好企业经营恢复情况的跟踪回访。对于首次融资失败的企业,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定期梳理企业名单,并针对失败的原因多次推送到其他银行进行对接。四是注重宣传,多渠道有效提升金融支持政策的触达率。触达对象包括政府官员、企业和个人等。我们赴11个行政区调研,并且在各区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中,宣讲中央的相关政策,将金融支持政策宣传触达到社区网格员等最基层,以及银行、企业等市场主体,最大“广度”和“深度”凝聚共识。创新开展了金融稳企业保就业的线上有奖问答,全国累计参与人数53.2万人,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支持政策的触达率。五是强化协同,“政策引导+市场主导”,提高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推动完善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的管理实施细则,提高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补偿比例,对银行发放的首贷、信用贷适当降低资金池的准入要求。推动扩大创业担保贷款参与银行的数量和创业贷款担保基金规模,免除反担保的要求。联合相关部门通过财政帮扶、税收减免、设立专项贷款产品等方式,缓解服务业小微企业租金压力。针对持续受疫情影响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大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下一步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将继续按照中央和总行的统一部署,做好对受疫情持续影响的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促进重点领域的金融供需适配,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创建新发展格局。谢谢。
罗延枫:
下面请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葛春尧总经理介绍情况。
葛春尧:
媒体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现在我把中国银行支持市场主体的工作情况简要报告一下。中国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认真落实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的各项政策要求,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助力稳就业、保民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惠企纾困见实效,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增加信贷供给,强化金融服务支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单列信贷规模,确保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截至4月末,我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新增1486亿元,增速23%,在四大行中排名第一。优化信贷供给结构。扩大信用贷款,加大续贷、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积极拓展首贷户,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加大普惠金融业务考核和资源倾斜力度,深化“五专”机制建设,打造普惠金融专业支行和特色网点体系,延伸服务触角。二是进一步主动减费让利,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做好利率水平管控。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为基础,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实施最高100BP的内部转移定价补贴。规范融资收费管理。全面免除小微企业贷款承诺费、资金管理费、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服务收费,主动承担小微企业贷款押品评估费、抵质押登记费等相关费用。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提升信用贷款投放,推广“随时惠”随借随还产品,增加小微企业融资灵活度。截至4月末,我行当年累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超过40BP。三是加快产品服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助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专业化发展。不断优化以“中关村”模式为代表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截至3月末,为近800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投放贷款约900亿元。创新中银普惠“惠如愿”系列产品。陆续推出“信用贷”、“银税贷”、“抵押贷”等线上融资产品;发布“知惠贷”知识产权服务方案,推动小微企业专利创造及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线上、线下跨境撮合服务体系。开发“中银e企赢”撮合服务系统,打造集政府、银行、企业、第三方平台于一体的全方位金融生态体系;深化跨境撮合服务,目前已在全球举办75场跨境撮合对接会,吸引来自12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万家中外企业参加。发挥综合经营优势服务县域小微企业。建设全国最大村镇银行集团——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专注服务县域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四是支持企业稳岗保供,助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就地过年”服务保障。推出“惠过年”普惠金融专项营销活动,服务春节期间保供稳岗小微企业和“就地过年”的企业员工。发挥专业优势支持稳外贸。发布稳外贸“十三条”措施,推出“稳外贸稳外资”专属服务方案,扩大信保融资覆盖面,出口信保融资余额同业第一。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政策要求。对符合授信条件的客户,通过无还本续贷、贷款展期、调整还款计划或结息周期等方式,给予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倾斜。下阶段,我行将继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加金融有效供给,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贡献中行力量。谢谢大家。
罗延枫:
下面请兴业银行普惠金融管理部李泰顺总经理介绍情况。
李泰顺:
各位新闻媒体大家上午好。近年来兴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金管部门的工作要求,持续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努力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提质、降价、扩面”,保市场主体,取得较好成效。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余额分别较年初增长68%、61%。今年以来普惠小微贷款保持平稳增长,到4月末贷款余额2331亿元,较年初增长9.26%,超过全行各项贷款增速3.82个百分点。一是破除“敢贷”后顾之忧。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调高风险容忍度,优化尽职免责认定标准,提高尽职免责落地成效。2020年小微企业风险项目问责认定中,被认定为全部尽职免责的项目占53%,被认定为部分尽职免责的项目占16%,两者合计占比达到了近70%。二是激发“愿贷”的内生动力。强化考核,将普惠金融考核权重提高到100分,并穿透至一线支行。加大激励,将普惠小微贷款风险权重降至50%,给予FTP补贴70个BP,并通过系统还原至逐笔业务,提高一线人员的积极性。优化机制,设置了小微企业专属信贷业务流程、专职审查审批队伍、专项风险资产和信用贷额度、绿色的放款通道。三是完善“能贷”配套支撑。产品体系方面,持续推进线上融资模式、担保、还款等环节的创新,既有全流程线上融资产品“快易贷”“合同贷”“e票贷”等,也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免担保的“创业贷”等,还有随借随还的“循环贷”、无还本续贷的“连连贷”等。风控方面,坚持让利不让风险,坚决落实普惠让利各项政策,4月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至4.49%,在去年下降128个BP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38个BP。同时严把准入关,守好风险底线,普惠小微贷款不良率控制在0.97%。四是增强“会贷”科技赋能。着重介绍一下兴业银行如何运用“金服云”平台打通小微企业融资快车道。福建“金服云”平台汇聚了福建省内电力、税务、商务等17个部门近4400项涉企数据,构建企业综合信息评价模型,通过大数据精准画像,有效突破银企信息不对称瓶颈,构建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开发上线抗疫专区、纾困贷款专区、地方专区等特色功能专区,助力惠企政策精准落地。目前平台注册用户11.7万余户,撮合解决融资需求1.78万笔617亿元。同时积极走向全国,作为福建省外复制推广的“宁夏金融云”项目也已上线试运行。
不仅要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还要贷得准、贷得好。面对疫情冲击,我们比照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重点企业名单模式,共梳理重点支持企业名单1166户,主要包括疫情物资生产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企业,加大定向融资支持,携手共渡难关。截至2020年12月末,清单内客户累计投放金额849亿元。同时用好人民银行金融直达实体两项工具,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截至4月末,已累计为1.21万户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206亿元,延期率37%。下阶段兴业银行将继续把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受疫情影响企业的金融支持,为实体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罗延枫:
接下来请围绕今天的主题进行提问。
金融时报:
个体工商户受到疫情影响面临着一些困难,5月份有两次国常会都提到了要加强对这块的支持,请问央行在推动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和考虑?
朱兆文: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应该说个体工商户是国民经济中最基础和基层的生产经营者,据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我国现在已经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有九千多万户,涉及到2亿多人的就业,同时也涉及到数千万家庭的日常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企业家座谈会上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国务院常务会多次就这个问题提出相关的工作要求,本周三国务院常务会还专门用一个议题来研究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和发展。从人民银行的角度来讲,疫情发生以后,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帮助个体工商户在内的普惠小微群体的发展,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我给大家通报一组数据大家就可以感受到变化和发展趋势。2019年的时候没有疫情,我们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性贷款余额全年新增4941亿元,大数是接近5000亿,但是2020年全年新增9127亿元,今年前四个月已经新增了4200多亿。到今年4月末,有2374万个体工商户还有经营性贷款的余额,余额数是5.3万亿。从这些数字的变化大家可以感受到金融支持的力度,同时从最近统计局通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相关数据也可以感受到个体工商户发展的一些变化。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落实好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等已出台的措施,进一步提升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水平,促进个体工商户的健康发展。总体来讲我们想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我们将出台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服务能力的相关政策文件,这里包含着商业银行对个体工商户支持的相关工作要求。同时我们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相关工作要求,在人民银行系统内开展“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专项行动。我们将在各个省结合当地的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创新推出一批为民、便民、惠民的实招硬招,确保个体工商户能够获得进一步更好的发展。二是进一步提高资金直达的速度。我们将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信贷审批的流程,做到快审快贷,高效便捷地满足个体工商户的要求。尤其是要针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各类主体创新有特色的产品服务,推广使用线上贷款、随借随还等贷款模式及其相关产品。三是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温度。我们将组织各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入户,与社区、园区、乡镇等单位一起,帮助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更好地掌握金融知识,知晓和用好相关的金融支持政策,切实解决个体工商户在融资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将坚持金融为民的理念,做实和做细各项政策措施,形成金融支持的常态长效机制,提升个体工商户融资的获得感和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
文化和旅游企业在疫情当中受影响比较大,为了帮助他们应对疫情的影响,各地有什么好的做法吗?
马峰:
谢谢您的提问。正像您讲到的,疫情发生以来,文化和旅游行业确实是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行业之一。疫情发生以后,各地的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会同当地的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一起,开展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纾困发展工作,应该说还是动作比较快、措施比较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从区域角度看,2019年我们和人民银行、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设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首批示范区创建地区有两个,一个是北京市的东城区,还有一个是浙江省宁波市。疫情期间,这两个示范区创建地区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北京市专门出台了“文化金融22条”,从政策性信贷、政府引导基金、文化资本市场、财政保障等多个方面就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纾困发展作出了一些非常具体的工作安排。浙江省宁波市调剂了6000万元的纾困资金,给受疫情影响的中小文化和旅游企业贷款给予贴息支持,贴息的比例最高可以达到贷款利息的50%。同时还协调宁波辖区内的金融机构,对宁波的文化和旅游企业紧急投放了10亿元的纯信用的纾困贷款。
这是从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的角度看。再从服务机构的角度看,现在我们在全国各地有很多文化金融服务中心,这些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在这次疫情当中也很好地发挥了文化和旅游投融资服务平台的积极作用。比如说广州市的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他们在疫情发生以后响应非常迅速,积极创造条件,联合当地的国有资本、社会资本设立了总规模2亿元的广州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纾困基金,定向投放于受疫情影响的广州的文化和旅游企业。再比如说南京的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在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的支持下设立了首贷中心、续贷中心,集中受理中小微企业首贷、续贷申请,提高服务效能。再比如说湖北省的文化金融服务中心,疫情发生以后,第一时间收集整理了当地的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一些融资需求,并且与当地的一些金融机构包括华夏银行、中信银行、省担保公司等积极对接,联合推出了“文旅战疫复工贷”“文旅企业纾困贷”等一系列期限比较灵活、利率比较优惠、手续比较简便、审批比较快速的金融产品,瞄准了文化和旅游行业的特点,应该讲这些措施都会很好地惠及到文化和旅游企业。从全国范围来看,疫情以后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出台的支持产业复苏发展的政策措施中,都把金融支持作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有一些省份还专门出台了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纾困发展的政策文件。比如说,湖北省是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就在近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用好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对接服务机制,加大融资政策激励等比较具体的措施,来推动文化和旅游企业的复苏和发展。
经济日报:
在支持受疫情持续影响的行业企业方面,深圳市中心支行根据本区域内的行业特点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下一步还将采取哪些举措?
邢毓静:
疫情发生以来,针对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深圳批发零售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和外贸业等重点行业,深圳人行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我们像全国其他兄弟机构一样,联合市、区两级产业主管部门开展政银企“大名单”对接,刚才已经给大家报了一个数字,3000多家企业名单的对接,以及其中一定比例的对接成功和一定比例的发放贷款的规模。针对深圳尤其是民营小微企业数量比较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社区基层的特点。所以深圳人行借鉴了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化网格管理的组织优势,将深入社区政银企对接服务作为提升整个对小微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能力的抓手。截至5月23日,我们走访的企业是6.8万余家,刚才说到市级层面对接企业是3000多家,所以进社区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其中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是2.8万家,已经有1.37万家获得了授信,授信总额和我们市区级的总额是基本相似的。但是反映出一个特点,就是中小微企业的需求数量大,但是每个企业单笔融资金额并不大。经过近一年的社区政银企对接工作,有几个数据我向大家报告一下。一是我们通过进社区的首贷率和信用贷款的比率非常高,进社区的方式首贷率是30.3%,也就是说获得授信的企业中首次获得信用的是30%,获得信用贷款的是48%。这是第一个数据。第二个数据我们在2020年4月的时候,最开始在4个街道试点开展深入社区走访工作的时候,面向249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到现在一年时间,两组数据做对比就能发现一些特点;对249家企业开展问卷调查的时候,当时的调查显示74.3%的企业是有融资需求,74.3%的企业融资需求中,只有30.6%的企业获得过银行贷款,包括全额贷款和部分贷款。第二组数据是5月23日的数据,在刚才跟大家报告的深圳人行走访的6.8万余家企业,其中只有41.3%的企业有融资需求,整个融资需求和去年相比下降了接近30个百分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中48.4%获得了银行的授信,就是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比例下降了,从银行获得授信的企业比例明显提升。
这样“一降一升”,我们经过初步分析来看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复工复产特别是经济恢复发展,深圳去年在全国比较率先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所以企业的经营状况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状况有所好转,现金流有所好转,所以整个的融资需求不像去年那么强。二是跟这次我们金融服务到位有一定的关系,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从去年获得银行贷款的不到31%,到现在获得银行贷款的接近48%,通过深入社区,银行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差异化的融资需求细化服务,包括和地方政府联合共同的银税贷、政府采购订单贷、结算贷、小商贷等定制化的金融服务,使得企业的需求和信贷产品匹配度进一步提高。三是跟深圳多渠道满足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有关系。包括发债、股票市场和其他一系列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及多种融资方式。我们考虑这三个方面原因使得整个数据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下一步,深圳中心支行将落实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特别是5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要求,继续以深入社区政银企对接常态化开展为抓手,推动银行持续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着眼于小微企业融资的痛点、弱点,补齐信贷业务的短板,着力破解首贷的难题,加大信用贷款的支持力度。在刚刚结束的深圳两会中,深圳对外公布了深圳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计划,其中人民银行作为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开展小微企业首贷户培育的专项行动,通过这个专项行动发挥“几家抬”的政策合力,推动建立商业可持续、成本可接受的首贷户培育长效机制。随着深入社区工作的持续开展,我们初步预计,经过三到五年时间,这项行动应该能够覆盖到深圳市所有存量的、新增的小微企业。谢谢大家。
经济参考报:
从银行角度看,有哪些行业企业受到了疫情持续影响?有何针对性的措施和成效?
葛春尧:
谢谢你的提问。疫情发生以来,交通、文旅、餐饮、酒店、批发零售这些行业,以及进出口相关的企业受疫情影响是比较大的,而且目前影响还在持续。一方面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交通、文旅、餐饮、酒店这些行业的经营状态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部分进出口企业因为海外疫情的影响,进口、出口定单减少,企业营业收入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企业面临着人力、原材料等综合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支出增加、还款压力增大,新增资金的需求不强。中国银行自从疫情发生以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监管机构的工作要求,主动履行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打出了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组合拳”。
一是为受疫情影响企业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明确差异化授信管理要求,针对受疫情影响企业贷款采取简化流程、简化材料、加大授权等系列措施。建立绿色通道,按照 “优先受理、优先尽责、优先审批、优先发放审核”原则,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简化授信发放审核要求。二是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创新推出“信用贷”“银税贷”“抵押贷”“经营贷”“税易贷”等多款线上融资系列产品,实现全流程在线的“非接触式融资服务”。出台“随时惠”普惠金融服务方案,支持小微企业在一定贷款额度内随时用款、反复使用、随时归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小微企业融资灵活度。此外,各地分行也纷纷开展创新,深圳、广东、安徽、北京、江西等分行推出“抗疫贷”“复工贷”“教培贷”“租金贷”“即时贷”“抗疫人才贷”等抗疫相关产品,全力支持疫情防控保障。三是妥善解决困难企业融资问题。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出现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对符合授信条件的客户发放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简化年审要求,对有条件的客户开展批量年审,缓解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的过桥周转及短期还款压力,帮助受疫情影响企业走出困境。四是落实尽职免责,建立敢贷、愿贷的长效机制。在坚守合规底线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对受疫情影响而形成不良的项目,严格遵循“尽职免责,失职问责”的原则,合理判定授信各环节的尽职履责情况,对于符合尽职免责情形的,对相关人员予以免责。以上是中国银行做的一些工作,谢谢大家。
李泰顺:
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看,我们觉得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与政府、银行、监管部门的判断是比较一致的,主要是一些外资外贸、交通运输、线下教育培训、线下文化旅游、住宿餐饮、部分实体制造企业。在受疫情影响企业金融服务方面,除了落实直达实体经济两项货币政策工具的相关政策外,我们还采取了包括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开展产品创新提供中长期的信贷资金支持,加大线上贷款和信用贷款产品的创设与投放,加强供应链融资服务这些措施,来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帮助企业持续经营。例如,去年7月份我们创设了一个产品叫“兴业普惠贷”,就是通过贷款期限创新,以长短期贷款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企业短期经营周转和长期资产构建的个性需求,推出到现在已经为4281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18亿元,有力支持了企业的持续经营发展。谢谢大家。
证券时报:
目前来看部分中小微文旅企业仍然还是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下阶段针对这些类型的企业会给予什么政策措施?
马峰:
谢谢您的提问。这次疫情发生以后,我们各地的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会同相关的政府部门、机构出台了一些支持企业纾困发展的政策措施。金融支持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的金融支持又是重中之重。其实在疫情前我们对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的金融问题特别是融资问题一直高度关注,这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这次疫情发生以后,文化和旅游部积极迅速地与金融管理部门一起落实好相关金融政策,加大对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的支持。我们及时印发了《关于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做好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帮扶工作的通知》,主要是指导、督促各地的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以及一些其他的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同时我们还借助各地的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拿出一些有针对性的举措来支持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包括成立纾困基金、设立首贷续贷中心,也包括联合当地金融机构一起,创新推出适合中小微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近期,我们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出台了金融支持演出企业和旅行社这两类市场主体的政策文件。在这个政策文件当中,我们专门对支持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提出了具体措施,包括继续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增量扩面、提质降本”,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信用贷款支持政策等等一系列的政策工具向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倾斜,加强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对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的融资增信力度,在传统文化和旅游企业信用贷款面临着一定难题的情况下,增加政府性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参与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融资工作,国内金融机构与各地融资担保机构合作,一起来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企业融资配套服务的长效机制等等。
接下来我们还将会同相关的金融管理部门,包括合作的一些金融机构,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大对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的金融支持。一是继续加大政策的宣讲、培训,重点是抓好政策的落地工作,把现有的能够覆盖到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的金融政策用足用好用及时。二是支持各地的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发挥作用。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是专门做中小微企业特别是文化和旅游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服务的平台。他们一边对接着金融机构,一边对接着文化和旅游企业,在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三是文化和旅游部跟主要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建立了长期的部行合作机制,我们将在部行合作的机制框架下加大对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的支持,包括鼓励设立一些文化和旅游专营支行、创新一些专门针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金融产品等等。四是继续推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通过示范区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在示范区内积极探索面向中小微文化和旅游企业的文化、旅游与金融合作新模式、新服务、新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在支持受疫情持续影响的企业时,如何平衡企业责任和风险防控之间的关系?兴业银行有没有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来减轻信贷人员投放信贷的顾虑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李泰顺:
我们一直认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应该坚持“寓义于利”和“与企业相伴成长”的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我们实践过程中对受疫情持续影响但具有经营前景的企业,通过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保证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恢复正常,恢复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同时我们也加大了监测跟踪及企业走访的频率,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做好潜在不良风险贷款的化解工作。另外,为推动“敢贷、愿贷”机制的有效构建,减轻金融机构和客户经理对信贷投放的顾虑,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一是不断健全完善尽职免责机制。通过制定小微企业尽职免责制度,优化尽职免责的认定标准、实施清单制问责认定等措施,提高尽职免责认定的可操作性。二是将不良容忍度与尽职免责有机结合起来。我们要求对不超过不良容忍度、认定为尽职免责的小微企业的风险项目,要求不应该追究相关人员的管理责任,由分行承担风险项目的利润损失,不扣减客户经理包括相关人员的绩效薪酬,以此确确实实地保护勤勉尽职服务小微企业的基层一线员工。另外我们将尽职免责的标准嵌入每一个环节,通过尽职免责标准嵌入到具体的产品、重点客群、具体业务方案中,提高了尽职免责认定的可操作性和落地的成效。
人民日报: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人民银行在金融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有哪些做法和考虑?
朱兆文:
感谢人民日报记者的提问,同时也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三农”工作的关心。跟刚才提到的个体工商户一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项工作也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之一。为了落实好这项工作,人民银行积极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的沟通配合,协同梳理了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的政策措施,近期我们联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切实推动文件落实。我们考虑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支持的精准性。主要是三个途径,一个途径是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名单发布制度。第二个途径是用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第三个途径是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名录制度。通过这三个制度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信息和金融机构进行对接,促进金融支持的便利性和精准性。目前这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应该说也取得了成效,下一步我们在这方面还要加大力度。二是要发挥好信贷、债券、股权、保险等政策的合力。这个在农村经济里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薄弱环节和短板。在间接融资方面我们想通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运用金融科技手段等推动发展信用贷款。同时拓宽抵押、质押物的范围,盘活农村的资源资产,创新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在贷款产品的开发、贷款期限的设置、信贷资源的配置、尽职免责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多下功夫。同时推动完善信贷风险监测分担补偿机制。在直接融资方面我们将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债券和股权进行融资,在农业保险方面,提升农业保险的服务能力,创新农业保险的相关产品,更好服务于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三是强化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激励。主要目的是确保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商业可持续,一方面我们将继续发挥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为金融机构扩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提供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不良贷款的容忍度,落实相关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提高金融机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金融支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方面多提宝贵意见,也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
上海证券报:
深圳中支在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
邢毓静:
谢谢对深圳的关心。目前深圳正处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经济特区、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大家也关注到近期中央也发布了关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和河套科创相关的文件,深圳人行立足区位优势,狠抓政策机遇,在五个方面开展了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前海以及河套等相关的工作。第一个方面,不断提升贸易收付汇的便利化程度。推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目前已经从货物贸易拓展至服务贸易,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开展。大家都知道全国的跨境电商看广东,广东的跨境电商看深圳。在过去两年中,深圳人行推动深圳跨境电商的结算更加便利化,一个是在支付机构服务跨境电商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通了银行为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市场的外汇结算渠道,同时率先在全国落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跨境电商提供货物贸易外汇综合服务先行先试的举措,提高了中小外贸企业的资金收付效率。便利个人跨境资金结算,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个人。开展外籍高端人才赡家款项下的跨境汇款便利化试点,这点在去年的疫情期间需求尤为突出。支持深圳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制度,支持高层次人才在深圳创新创业。同时助力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提升企业外派员工的薪酬结算服务。第二个方面,不断提升企业投融资便利化的程度。深圳市在全国率先落地企业外债一次性登记改革。这样企业就可以自主选择融资的时机,财务灵活度大幅度提升,不需要“一次一报”。同时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的额度试点,深圳是全国科创高新技术的一面旗帜,便利因净资产暂时不满足借外债条件的高科技企业,可以通过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获得境外比较低成本的资金。扩大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试点,目前深圳参与试点的银行已经达到14家,境外受让主体分布在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第三个方面,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先行先试。主要包括几点:一个是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高水平的便利化试点,由最开始的前海蛇口自贸区拓展到深圳市全市。试点企业单笔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办理时长由最少一小时已缩短到10分钟左右。同时大家都比较关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了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工作,我们共收到政策咨询114条和修改建议143条,其中修改建议主要集中在投资产品范围、投资额度、账户开立、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第四个方面,研究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目前深圳人行已经确定试点银行名单,制定深圳市工作实施方案,指导试点银行积极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第五个方面,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助力深圳“双区”建设。从几个数据来看,在过去两年中,深圳绿色金融发展的增速在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深圳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绿色贷款较上年末增长7.1%,增速比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高1.7个百分点,比2020年四季度增速高9.1个百分点。截至去年年末,在深注册的各类主体发行绿色债券共计50支,其中2020年新增发行13支。此外我们还大力推动深圳绿色金融和国际的对接。深圳目前已经加入UNEP发起的“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绿色金融发展联盟”,据我们了解,中国在该联盟中的成员仅包括深圳、上海和香港,该联盟的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验室落地深圳,目前已经启动。深圳与广州、香港、澳门四个地方联合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绿色金融联盟秘书处永久设立在深圳。深圳人行和监管机构与深圳市政府密切配合,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地方绿色金融立法,于2020年11月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2021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探索到境外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债券列入了年度重点工作。2021年3月,深圳市政府成立了绿色金融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跨政府部门、跨金融监管机构和市场主体的机制与平台已经有效运行,在推动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实务创新、国际合作、理念宣传等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深圳市中支将在人民银行总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总局的指导下,贯彻总行相关要求,发挥“双区”叠加的优势,紧扣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指导意见、粤港澳大湾区的指导意见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以及河套科创赋予深圳各方面的战略定位,立足央行职责,进一步完善各方面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多方联动,发挥“几家抬”的作用,共同支持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行保险报:
作为国内全球化程度比较高的银行,中国银行是如何发挥国际化综合化优势,在统筹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服务好中小企业、外贸企业发展的?
葛春尧:
中国银行在国际化、综合化方面一直在国内银行业是相对领先的,多年来中国银行一直致力于发挥自身国际化、综合化的优势,为国内的中小企业搭建直通海外的渠道。积极服务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合作,在提供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基础上,举集团之力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持续推动惠企纾困,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是创新推出“中银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为全球中小企业搭建互联互通的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融入全球资金链、价值链、产业链,助推多边贸易合作。截至目前,我行已在全球举办75场跨境撮合对接会,吸引来自12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万家中外企业参加。开发“惠如愿·中银e企赢”全球企业生态系统,聚焦企业发展诉求,畅通银政企三方对接,创新“场景+金融”服务模式,形成服务重大活动场景与日常信息交互的双核心架构,为企业提供寻找商机、商务洽谈、合作落地等全流程、一体化综合服务,助力企业融入全球发展。二是发挥专业优势支持稳外贸。发布稳外贸“十三条”措施,在30余个省市推出“稳外贸稳外资”专属服务方案。2020年为全国近1/4进出口贸易提供金融支持,境内机构投放进出口贸易融资3850亿元;2021年一季度集团国际结算量1.6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加深与中信保的合作,扩大信保融资覆盖面,出口信保融资余额同业第一。三是发挥综合经营优势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建设全国最大的村镇银行集团——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坚守“支农支小”战略定位,专注服务县域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目前已形成覆盖全国22个省(市)县域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累计服务客户358万户,累计发放贷款1988亿元;推出“线上贷款抗疫应急版本”,向县域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无接触式的纯线上秒批秒贷服务。发挥“一体两翼”综合经营优势,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包含股、贷、债、租、保等在内的综合化金融服务。欢迎记者朋友们继续关注中国银行,谢谢。
罗延枫: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购买图片版权作品请拨打 010-88828049 中国网图片库咨询详情。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