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2014-2-14 第52期

谁说房企搞足球一定是玩?

在当下,地产与足球,两个最牵动国人心弦的行业前所未有地交汇于一处。现有的中超16支球队中,13家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另外3家也涉及房地产行业,整个中超出现被房企集体“包养”现象。那么,房地产企业为什么蜂拥进入足球领域?他们竞相投入巨资搞足球究竟为哪般?[详细]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足球行业是一个包括门票、广告、电视转播权、俱乐部标志产品的特许与营销、职业运动员的买卖和足球彩票等在内的复合产业。在中国,目前这个行业显然名不副实,发展还相当不成熟。但有意思的是,从90年代的保健品足球,到后来的烟酒足球、国企足球,再到如今的地产足球,中国足球似乎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房地产大佬与足球“前世今生”

 

今年1月30日,绿地集团与上海申花联盛足球俱乐部签署资产转让协议,接手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至此,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最后一家没有房地产背景的俱乐部也被房地产企业接手,业内笑称:中国足球联赛变成了“房地产联赛”。

 

而仿佛一夜之间,人们热闹谈论的中国足球,也已不是中国足球,而是中国房地产。

 

遥想当年,在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初,房地产与足球相当疏远,彼时的房地产赞助企业只有4家。而在中国足球顶级联赛的赞助商名单中,后来也曾出现过制药、电器、烟酒甚至轮胎企业。但随着足球投资的成本不断提升,这些企业逐渐被财大气粗的房地产商取代。

 

新一轮的房地产的烧钱运动始于2010年。一个“挥金如土”的恒大集团当年以1亿元买断广州足球俱乐部全部股权,用不到4年的时间取得中超三连冠、问鼎亚冠冠军,打造了中超史上的“恒大神话”,同时引领了“房地产足球”的新型模式,也调动了房地产商们跨界投资空前的热情。

 

记者发现,现有的16支中超球队中,广州恒大、杭州绿城、广州富力、青岛中能、天津泰达等5家俱乐部身后的老板,皆为纯正的房地产开发商;山东鲁能、北京国安、辽宁宏运、长春亚泰、江苏舜天、大连阿尔滨、上海上港、上海申鑫、武汉卓尔9支球队的金主,投资范围也包括房地产。

 

另外,商业地产巨头万达集团在足球上也有不少的投入。上世纪90年代,大连万达曾成为中国足球的代名词,之后万达集团便渐渐从一个大连本地房地产企业,变成了全中国最有实力的地产企业之一。该集团于2011年回归中国足坛,一口气投入5亿元砸向足球产业,更让中超的全称变成“万达广场中超联赛”。

 

“最近3年就是恒大的带动,使得各家俱乐部的投入都增大了。”河南建业集团内部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之前的中国足球俱乐部一年投入1亿元已经是很多了,而现在“最穷的都要到1亿”。报道显示,中超从2012年的16家俱乐部16亿元投入,激增到今2013年16家俱乐部总计30亿元的投入。

 

央视体育频道足球评论员刘建宏曾公开表示,房地产是现阶段的支柱产业,使得房地产商手里的钱迅速积累起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决定了房地产商有资本进入职业足球。

 

事实上,如果没有大连万达的“试点成功”,没有广州恒 大的“发扬光大”,那么房地产和足球的联系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密切。

房地产+足球的化学反应

 

“在所有的体育运动中,足球的社会关注度与影响力是最高的。无论是1990年代的保健品足球,到后来的烟酒足球,国企足球,都是一个逻辑—那就是,富有阶层必然要找一个平台,宣传或者表达它的地位与权势,最后,它必然找足球。”《足球》报社长刘晓新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评价。

 

投身足球的房地产老板,个个身家不菲,再加上他们财大气粗的大手笔投入,人们不禁想起当年那句“人傻钱多速来”的调侃甲A的话。但现实恰恰相反,能成为先富起来的这群人,没有一个不是精明的商人,他们拿出大笔资金搞足球,不想回报,那是不可能的。

 

地产商烧钱玩足球,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对于这个问题,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曾这样解释,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1秒钟大概15万元。恒大一场球下来,比如4月2日中超开幕式在广州举行,有25家电视台现场直播,有300多家媒体报道,11个运动员穿着印上了"恒大"两个字的背心,是不是很值钱?一个半小时的直播时间,如果做广告要多少钱?“我认为我们搞这个足球是非常正确的。”他表示。

 

随着恒大这几年在足球上的上佳表现,恒大集团的住房销售额也连创新高,2009年为303亿元,2010年为500亿元,2011年为803亿元,2012年达到923.2亿元,去年已破千亿元大关!“恒大”凭借在全国各地媒体频繁曝光,将集团品牌顺利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品牌价值比原先有大幅度提升。

 

还有一种回报,是许多人都知道、却不愿点破的,那就是足球毕竟也是一张地方的名片,投资足球有助于地产商与地方政府建立良好关系。当年人和俱乐部老板戴永革将球队从陕西带到贵阳,便得到了贵州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当地国企贵州茅台也立刻作出了反应,给予其每年5000万元的赞助,同时,授予人和集团茅台酒一级代理权。而在业界,普遍观点是,获得了茅台酒的代理权,“相当于被赠予了一部印钞机”。

 

不难看出,目前各界对足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反赌扫黑"等行动后,国家对足球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不断加强,许多敏感的房地产开发商,自然能领悟到搞足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房地产足球”模式能走多远?

 

建业集团内部人士表示,年复一年的加大投入大多是花在购买重点球员、提高球员待遇和赢球奖金上。“基本上是纯投钱。”该人士表示,成熟的足球联赛,俱乐部可以通过收取电视转播费、门票收入等多方面来获取收益,但在中国收入非常弱,明星球员代言很少,周边产品开发也一般,收入基本只有“球队赞助+门票收入+场地大牌”。

 

在业内人士看来,造成中超俱乐部收支严重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中超的商业土壤不够发达,比如电视版权,俱乐部特许商品版权、电视台转播的广告收益等目前尚不完善。

 

房地产商集体烧钱盈利难

 

事实证明,受球队“拖累”,绿城地产老板宋卫平曾于2011年底有意放手杭州绿城。绿城俱乐部老板沈强曾对媒体表示:“绿城要对股东、股民负责,在房产形势如此紧张的状况下,不可能再把大笔的钱花在足球上。”

 

“房地产足球”的春天似乎已经过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章宇表示,地产公司出于品牌宣传的目的,看重短期效应,求胜心理明显。而足球俱乐部很容易因缺乏远见而造成“短视效应”,使得足球赛事染上“地产泡沫”。

 

从“百花齐放”的多元赞助,到“烟酒时代”的集体退场,似乎“房地产足球”的未来不难预料。中国足球在市场化的过程中,由于标准不规范、市场不成熟,为足球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国家政策一度左右着足球事业的“生命线”。

 

跨界投资背后有风险

 

“房地产足球”就目前来看,或许是跨界投资的成功案例。但不容置疑的是,跨界投资的风险并非不存在。

 

章宇认为政策风险、人才风险、资金风险是跨界投资的“三大风险”,人才风险需要格外注意。跨界投资的目的是希望相关产业的整体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并非企业可以肆意跨界。跨界投资时,企业需要明确新进入行业的定位,与现有产业的匹配和协同。正如苏宁投身商业地产,为了强占前端门店资源,巩固线下渠道的优势一般。

 

“‘资金链共振’可能是房地产投资足球最大的风险。”王所长告诉记者。由于房地产行业和足球产业收益分布“不均匀”,从而有可能造成房地产资金链与足球资金链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紧缺状态。一旦资金链出现“共振”,势必会对房地产企业以及足球俱乐部带来巨大的打击。

相关阅读

绿地买申花陷窘境

    足球是个“烧钱”的行当。绿地执行副总裁曾承诺:“不用担心薪水”。尽管从业绩上来看绿地“不差钱”,但业内人士仍警告,玩足球可能带来资金链紧张。[详细]

许家印砸钱足球两年蒸发三亿元

    2012年10月12日,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发布,2011年以396.4亿元人民币排名第5的恒大掌门许家印,2012年资产缩水近90亿,跌至第8。[详细]

实德谢幕 大连足球"翻篇儿"

    从昔日的大连“城市名片”,到2013年“破产”传闻直至被同城小老弟收购,大连实德的陨落速度之快令人意外,之后,实德集团便迅速进入了企业重组。[详细]

绿城给中国足球敲警钟

    2012年底,绿城集团“绯闻”不断,关于绿城引入中投公司及黑石投资内地房地产的传闻未绝,甚至有消息称绿城中国转向“出售中超球队”。[详细]

万达豪掷5亿砸毁中国足球

    足球本质上是一项快乐的运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国足球不缺钱,缺的是精、气、神。抓“小”放“大”,不贪一时之功,树长远规划、立安身之本。[详细]

中国足球俱乐部被指投资舍本逐末

    美国前职业球员汤姆•拜尔说,“如果资金只注入位于金字塔尖的职业联赛,就不会发生多少变化。这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经常犯的错误。” [详细]

相关评论
扬子晚报: 中超泡沫越来越大。中国的房地产经济讲究高投入高回报,不用考虑以后的发展。而一些房地产商把这样的作战方针用到了足球上,得出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培养球员不如买球员来得效果更快。所以,在房地产足球烧过之后,一旦他们抽手而去,中超留下的将只是一具躯壳。
《足球》报社长刘晓新: 陷入真空的说法,我认为是杞人忧天,因为按照中国经济的食物链,暴富阶层,资本最集中的行业都会寻找一个表达的载体,而足球永远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房地产在未来不再风光,可能是新能源,或者是IT,或者是航天或机器人工业。这些行业最终都会找到足球。中国足球或者有起伏,但不会被抛弃,它永远是暴富资本的首选。
《体坛周报》副社长颜强: 假如有一天,恒大不需要足球,不需要这个俱乐部,成为同样能够在这个国家的市场上,横行无忌的一个大品牌的话,它还有必要在俱乐部花那些钱吗?如果恒大等房地产企业撤出足球,我想,中国足球将陷入一种让人无法接受的真空。
重庆晨报: 就算房地产行业垮了,足球也垮不了,因为在中国足坛的逻辑中,总有一个突然崛起的行业,寻找足球作为他们的表态载体。房地产不行了,实业也许就顶上了,实业搞不动了,可能是能源、传媒、IT等等。足球其实不必担心明天的早饭在哪里,只是名字三天两头就要变的先天缺陷,一时半会儿是改不了了。
经济观察报: 持续房产大佬争先恐后,对地方足球的重金支持背后,是地产商对获取土地、财税优惠等政策资源的用心布局。而足球产业内的一个共识是,职业足球水平的提高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而以滚动开发为运营特征的地产大佬,到底能在各自俱乐部主业上持续多久的投入、倾注多大的精力,无疑让人难寄厚望。
知名体育解说员、评论员黄健翔: 在中国足球当前低迷的状态下,只有把足球当生意搞,靠综合实力弥补场内差距,全方位运作经营,才有机会逆境起飞。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牛海鹏:“地产足球”的出现,是房地产发展与体育营销日益被认同而共同作用的结果。房地产商热衷于投资体育事业,有着特殊的背景。一方面,当前知名的体育联赛,如NBA、F1以及五大足球联赛取得巨大成功的背后,都有着大财团的身影。体育赛事本身的巨大影响力,对企业形象是一种巨大提升。另一方面,地产行业规模大、利润高,现金流充沛,但是因为是暴利行业而饱受诟病。房地产商投资体育,在使其投资多元化之余,也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
联系方式

策划:雨田
电话:68735078
邮箱:zhangsl@china.org.cn
官博:http://t.qq.com/chncaijing
出品:中国网财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