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北京,冷意仍在。走进位于北京顺义区的“新希望集团美好生活体验馆”,68岁的刘永好箭步来到“阳台”前,望着鹌鹑竹笼子,思绪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
“这是我家阳台,我搬到了北京……”刘永好口中的“阳台”,原本位于成都市新津县古家村。当年,刘永好和三兄弟就是从阳台上养鹌鹑起步,开始了创业之路。
40年过去,刘永好的商业版图今非昔比。除新希望乳业外,刘永好和女儿刘畅控制的国内外分子公司有600余家。在资本市场上,“新希望系”至少控股新希望,参股民生银行、深圳燃气等多家上市公司。回望创业路,刘永好说:“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老师的刘永好嫌工资太低,他不时问自己:“我该做点什么?”
于是,有了刘氏四兄弟第一次创业的尴尬。
刘永好排行老四,学机械。老大刘永言学计算机,老二刘永行善于修理家用电器,老三刘永美(抱养出去,改名陈育新)在县农业局当干部。他们的第一次创业是办电子工厂,拳头产品是“新异音响”。
“我们出技术和管理,他们出钱,工厂一人一半。没想到生产队都同意的事情却在公社卡了壳。”刘永好说,公社书记一句“集体企业怎么能和私人合作?那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兄弟四人的第一次创业路,就这样被堵死。
1982年,刘氏兄弟经过合计,决定“只能在农村生意里找路子”。四兄弟拿出全部家当,凑了1000多元钱,老三陈育新“停薪留职”,下乡当起了“育新良种场”场长。经过一番波折,1986年,育新良种场已年产鹌鹑15万只,鹌鹑蛋不仅卖到国内各城市,而且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四兄弟给养殖场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希望”。
1988年,刘永好到广州出差,遇到很多人排长队买外国某品牌颗粒饲料。他当时就想,为什么中国人不生产自己的优质饲料,非要排队买外国人的?于是,刘氏四兄弟开始和跨国集团在全球饲料行业正面“血”拼。
经过近一年时间,他们终于研制出“希望牌”1号颗粒饲料,这也是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饲料配方。降低价格,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三个月过去,希望饲料销量追上了外国饲料。
1992年,中国首家私营企业集团——希望集团成立。1995年,国家工商局评私营企业500强,希望集团位列第一。当年,四兄弟讨论“分家”。分家后,刘永好成立了新希望,带着老婆和女儿始终坚持做企业。23年来,新希望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上百个“光彩事业”扶贫工厂,投入超过50亿。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梁波 任吉军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李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