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散不信任的“雾霾”
- 发布时间:2015-09-24 09:33:01 来源: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言堂
□ 林 鸣
众所周知,4S店是汽车的“家”。但车主绝对想不到,当您在“家”里悠闲喝茶看电视时,相当于在自己眼皮底下挨了一“刀”。业内人士披露:无论是4S店还是私营汽车维修厂,只要车辆维保,店家普遍在某些环节下手。车主花了冤枉钱,材料被偷梁换柱,甚至连换都没换就被维修工“私吞”了。有报道称:某品牌4S店一名维修工一个月最多时可偷偷卖出70个滤清器——平均每天都要私吞两三个滤清器。当然,这是个别现象。那么,如何避免毫不知情地挨坑?业内人士给出了简单的维权“法宝”:车主最好待在车间里,眼不错珠地盯着工人的一举一动。
还有,城市快捷酒店以其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等特点,受到旅客的欢迎,可是近一个时期入住率明显减少。为什么?一位客人表示,他目睹服务员在客房卫生间做保洁时,用一条毛巾擦完马桶后再擦拭漱口杯:“这么不讲究让人看了倒胃口,一点都不想继续住下去了。”没想到,随着各方调查深入,人们发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居然成了“常态”。调查显示过半消费者对快捷酒店的公共用纺织品不信任,其中多数人表示“凡住酒店,必自带毛巾、洗漱用具”,一位李先生甚至说自己会“自带床单。”既然如此,我劝经常出门的客人还是买房车吧。
消费者盯着厂商,厂商防备消费者。这种高度对立和戒备状态,还能让大家拥有消费的快乐吗?难怪有人形容:由于缺乏诚信,社会正蒙着一层厚厚的“雾霾”,以致看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那么,生产企业能够实现“人盯人”战术吗?尽管很难,确实有一家奶企做到了。据悉他们在车间里实行“人盯人、人盯车、人盯站”的管理模式,派驻200多名专职人员驻站监管,实现从奶牛饲养到挤奶、运输、入厂检验等步骤的全过程管控,其中入场检测包括原料奶的环境卫生、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抗生素等50多项指标,合格后方可收购,确保原料奶的安全、优质。不过,管理专家对此摇头:就算您在车间的每个角落都安上电子眼,每个员工身后都站着一名质检员,也不可能做到绝对无死角。权威人士称,近两年抓食品安全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为什么还有人敢以身试法?反思原因:监管力量有限,实在管不过来。例如地沟油,我国有约230万家持证餐饮企业,负责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只有8万人。而这8万人还要同时监管药品、化妆品、保健品和医疗器械。如果只靠“人盯人”,肯定忙不过来。其实,餐饮企业再多,也架不住消费者多、网民多、媒体耳目多,这么多“热心人”聚在一起,肯定比监管部门“人盯人”的力量更大。既然认识到这一点,就应该热情鼓励全社会组成强大的“监管兵团”,让人人都成为“质检员”。
当然,最高明的是让生产者自己“监督”自己。在这个把原则当废话的年代,有些“废话”还是要一讲再讲。一家成熟的企业,要组织大量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把“从细节做起,严把质量关”的宗旨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这就像学开车,新司机总是在提醒自己“左脚刹车,右脚油门”,而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则全凭本能——聪明的老总,就是要把质量意识变成全体员工的“本能”,自觉自愿地生产合格产品。无论如何,单靠“人盯人”的办法是愚蠢的。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