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透析刘士余首次记者会:2016年证监会的“三不推”

  • 发布时间:2016-03-12 18:30:25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王文  责任编辑:孙朋浩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履新后的首场记者会 图片来源:中国网财经

  [速评]在字里行间透析刘士余的首次记者会   王文

  编者按:3月12日下午,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出席两会记者发布会,这也是刘士余履新后的首场记者会,对注册制、证券监管等问题做了回答。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第一时间对此次发布会进行了专业解读,特授权中国网财经频道发布。

  3月12日下午,两会记者会,中国证监会新任主席刘士余在上任三周后第一次向媒体公开亮相,对目前数亿国民万分关注的注册制、熔断机制、去年股灾等敏感问题一一做了回答,字里行间透露了重大信息。幸好这次证监会主席的问答时间点选择巧妙,为广大投资者留下了周六晚上、周日整天的思考时间。

  “满月”前的答卷

  刘士余记者会最深的印象是他的微笑、平和以及随之而来的幽默,整场至少有六次会心的笑声与掌声。

  见面第一段是“感谢”大家的关心,接着表白“(自己上任)还没满月”,然后自嘲“口音”容易引起市场的“传说”,三段“哽”引起现场三次笑声,与所有观众的距离一下子拉进了。

  但微笑与会心的幽默背后却是证监会的不易。虽然刘士余长期在经济体制改革部委、央行、农行工作,但在证券监管部门工作还是第一次。22天,这位正部级领导恐怕连本部门的司局级干部还没有认全,各部门的汇报材料也还没来得及看完,但必须要面对公众的各类尖锐问题,这是相当艰巨的任务。

  更具有挑战性的,过去一年的证监会面临着重大的挫折,官员流失,数位高官落马,几次重大决策广受争议,刘士余临危受命,在两会前的三周代替原主席肖钢,后者免于即将到来的两会记者会拷问。这既表明了中央用人决策的高超,更表现了中央对刘士余本人的高度信任。这一人事变动同样寄托着上亿股民的重大期许,股民圈里数周来流传着“牛市雨”的绰号,就是明证。

  刘士余1961年出生在江苏灌江,一个神话故事中“二郎神”住址的小县城。刘本人也继承了这种“智商高、情商高”的传统,在中国金融圈的口碑上佳,被人视为“善平衡、极勤勉、超低调、很真诚”的典范。

  多年来,他亲历了几轮国际上的金融危机中国应对、央行分拆、金融机构重组、国有银行改革、农村金融改革互联网金融兴起等诸项重要金融改革实践。在金融圈广为称道的是,他在主管金融稳定局期间,人民银行参与“德隆系”风险处置工作、配合证监会妥善处置28家高风险证券公司,为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这个角度上看,刘士余敢于坐在记者会的问答席上,整场记者会下来未出现纰漏,对答如流,不念稿,没打磕吧,语调平缓自信,从开场白开始,刘士余就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看出了他的底气与底子。

  但整场记者会他并没有大谈特谈证监会的宏伟计划,而是提到了自己的理念“少说多做”。鉴于欧美证监部门领导未缄默的惯例,和体现资本市场公开透明原则之间的平衡,刘士余还表示,“以后一定会该说的要说”,但应传播正确。寥寥数语,并没有拖泥带水,既平民,又树立了证监会主席应有的权威。客观地讲,这是一份可打高分的“满月”前的答卷。

  2016年证监会的“三不推”

  对于许多人习惯了官员的打太极来讲,人们似乎不会期望刘士余给出惊喜。但是,这次恰恰是另一种意外,是那种“既有原则,却又直率”的大惊喜。

  对于热点的金融问题,刘士余多年来的态度向来是不退缩、不回避。作为1个半小时“三会”问答人,他的位置显然更处于高度敏感期。但面对不确定性的市场疑虑,刘士余从容地给了确定的回答,尤其是对今年的证券监管工作规划,笔者将其称为“2016年三不推”:不搞注册制、不再推熔断机制、中证金不会退出。

  关于注册制,他明确表示要“搞”,但问题是“怎么搞”?接着,他成了可能是第一位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的公开把标点符号“逗号”讲出来的官员,而这只是为了着重强调关于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隐藏的改革秩序以及全国人大的授权,同时他认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法治是注册制开展的前提,“注册制是不可以单兵突进的”,要“凝聚共识”,“要有一个过程”。所以,从他清晰的逻辑表述中,我们很快发现,注册制是趋势,但今年是无法实行了。这是刘士余对所有股民热切等待的明确答案。

  对2015年股市大涨大跌的回答,刘士余回答的很精彩,信息量相当大。他先承认,那“是一场罕见的异常波动”,也承认“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包括不成熟的交易者、不完备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不适应的监管制度。对此,证监会教训深刻,必须从中举一反三,加快改革,加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一种相当诚恳的反思态度。

  他还说,去年股市“泡沫怎么吹起来的,总得挤出去”。当时“形势危机”,好比一辆刹车失灵的油灌车,有“车毁人亡”的危险,自己很“焦虑”。接着开始他讲故事,“当时是农行董事长,非常担心农行股价”,担心“老百姓赚点钱不容易”,救市是必要的,效果是明显的,说明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向必要性。

  应该说,这个故事对去年亏损的股民来讲的确是一种迟到的歉意与宽慰。他还真诚提醒所有股民,资本市场本质是竞争,涨跌都有可能,有盈利也会有亏损,“阴晴圆缺”古难全。但他的目标明确,中国资本市场应该“公平、公开、公正”,否则谈不上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对于“救市”一词,刘士余的回答很坚定。首先说,“救市”一词不规范,从政府层面讲叫“稳定”或者“平准”。对于中证金何时退出的问题,他认为“为时尚早”,“不会退出”!此时,现场响起了掌声。

  就股民困惑的“熔断机制”,他坦承,这个机制的目的是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市场巨幅波动,也广泛征求了意见。但是,制度推出之后,“客观上造成了助跌的结果,背离了初衷”。“回头看是教训”,“要进一步深化认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国的股市结构与国外不一样,要“吸取国外好的做法与成功经验,但要立足国情”,中国是中小投资者占绝对主估的市场,“完全与世界上不一样”。未来中国的市场结构也不会变化。

  很明显,他暂时叫停几项新措施的重大考量是,中国国情、法治准备以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真诚理念。股民看到了,这的确是一位不一样的证监会主席:专业、真诚、直率、幽默。

  没有人否定,注册制是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环,将提升股市的效率、改变股市供求结构,也会助推稳健高效资本市场的形成,但中国资本市场的吊诡在于,当法制配套尚未健全,市场规范尚还落后时,贸然推出一项在市场成熟背景下的改革措施,反而会因超前效应而使市场发生扭曲与变异,加剧市场的动荡。

  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可能对“舶来品”照搬照抄,“熔断机制”几天内的叫停,就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事实上,证监会新任副主席方星海在年初达沃斯论坛上明确表示过:“熔断机制在西方市场广泛使用,所以我们曾经以为它在中国也同样有效。……这不是一个适合中国市场的决策,监管者承认这一点。我们应该为监管者承认错误给予赞赏。”

  这恰恰证明了决策者重大反思的开始,而刘士余此次记者会给予了更坚定的回应,既说明了新班子下的中国证监会有反思与纠错精神,更表露了刘士余本人想要“稳一稳”的持重,为减少市场投机、维护市场稳定注入了一记强心剂。记得11年前,刘士余曾在一次讲话中提到,金融市场突出的“创新、发展、规范、协调”八字方针,这可谓是“金融辩证法”在这次记者会表露无疑。

  2016年A股市场基本判断

  刘士余记者会时,笔者正在深圳参加资管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有800多位证券期货领域的市场操作者在场。初春的深圳还有一些寒意,但春暖花开之日临近,就像不少市场操作者满怀信心要在2016年再创高峰的正能量那样,市场信心的社会底盘还在,并正在渐渐地回归理性。

  2015年A股市场的跌宕起伏、扑溯迷离超乎所有人的意料,但挫折往往是最好的教材,犹其是去年来自于年轻一代股民与那些不顾生死的“股市敢死队”来讲,这一记打击足以让人的市场风险偏好快速上升许多倍,也让市场的现实估值向中间点逼近,财富效应正在渐渐挤压本已相当泡沫化的A股市场存量。在深圳,好几位资深投资者的话“看着股市,我觉得该进去了”,令我更坚定这些想法。

  正如股市那句老话:“理性可能迟到,但不会缺席。”一轮优胜劣汰后,无论传统行业或新兴产业,那些锐意改革创新的优秀上市公司总是社会理性的中坚力量,也是市场理性的先驱者与领跑者。而这恰恰正百刘士余的理性,他希冀用“建市、修市”的方式,给予市场恢复信心的力量。

  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于基于信心的价值操作。当市场处于弱势,投资者信心就需要逐步恢复。但市场仍然在,我们不能再期待会有暴涨、大牛的惊喜,但当社会的风险偏好在修复,政策制订者也在求稳中,系统性的大机遇可能正在来临。(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